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洛阳师范学院暑期非遗调研队寻访“李金梅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人李修玉
七月十八日,我们和李修玉老师进行了一次“云”通话,话题主要围绕他的祖传技艺李金梅毛笔制作技艺展开,采访当天老师有些感冒,但仍热情的跟我们讲述着陪伴他一生的毛笔手艺。
李老师是李金梅毛笔制作技艺的第七代传承人,给我们讲述了他的祖先李挺宝和安徽宣城制笔工杨泰和的故事,李挺宝先生救下了感染风寒的杨泰和先生,并悉心照料他至痊愈,杨泰和先生为表感谢,将安徽宣城制笔技艺传授与李先生,此后封丘县也有了制作毛笔的作坊,而李金梅是李挺宝先生的儿子,李金梅先生将其发扬光大,并有了现在的省级非文化物质遗产李金梅毛笔制作工艺。这印证了那句老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段佳话值得被传颂。
我们在采访过程中,虽然有些感冒,但也详
细说明了制作工艺,特点和现状等,86道工艺铸就一只毛笔,一个小毛团就需要一公斤的原材料,主要精选上等山羊毛、鼠狼尾毛、石獾毛、紫毫、过冬鼠须等动物毛料,经过选毛、脱脂、去绒、理毛、齐笔、清杂、汇笔、梳笔、捏笔、护笔、蹲笔、捆笔、栽笔、胶笔等8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李金梅毛笔以制作“纯紫尖”笔工艺最具代表性,是精选云南纯野山兔毛加工而成,为书法蝇头小字、绘画勾线最得力的工具。
这门有160多年历史的老技艺现在面临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一是传承人继承的问题,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我能感受到李老师语气中些许的无奈,他说:“大面积传承我觉得很困难,现在和以前不一样的,我们之前学一门手艺是养家糊口的,现在选择多了,理念不一样了,年轻人宁愿去选择赚钱快的,我现在宣传的是免费招生,免费学艺,每次招十几个人,成功的只有一两个,有兴趣的年轻人也只是一时兴起,最后都没有坚持下去,我们有政府支持,但也拦不住学徒想走的心啊”说完这些话,老师又有信心的说我有信心把它传承下去,绝不能让这门手艺在我手中断了,我一定把我从十岁开始学的初心传播出去。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需要传承,还需要生存。在政府的支持下,李老师他们进行了线上销售的学习,也跟紧了时代步伐做了实践,但都没有很好的反应效果。现在的主要营销方式是线下销售,主要为政府和学校提供需要。
我们国家有“书法进校园”的活动,但因为缺乏书法老师等种种原因,实施效果也不明显,李修玉老师也做过相关努力,比如进校园进行宣传等,他进最大努力传承这份技艺。
李老师值得敬佩,他的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匠人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一生只做一件事,保持初心,向未来进击。
文字编辑:赵若云
照片来源:传承人提供
实践队伍: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非遗调研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797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