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一次选择,一生守护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作者:宋闯

——洛阳师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非遗调研队调研纪实 7月16日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非遗调研队一名队员前往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王店镇与其他队员相互配合采访了“王店大装”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丁宝全老师。了解了“王店大装”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发展甚至濒临失传再到如今的重新振兴的过程。 在采访之初,丁老师就指出“王店大装” 是一种融戏剧造型、 杂技娱乐表演和传统舞蹈为一体的大型民俗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参与的人数少则三五十人,多则上百人。所以这是一个庞大的项目活动,为此,丁老师专门召集白天增、陈顺旺、杨方、张晓明、白金亮、吴相臣、陈明聚、丁良普等民间艺人一起参与到“大装”的传承发展当中。在他们这些成员中大家有的已经传承了三十多年,有的传承了四十多年。 当我们问到为什么当初选择了传承这个非遗的时候,丁老师毫不犹豫地说到:“爱好。”是他们这种爱好的信念和兴趣支撑着他们不遗余力地传承着这个非遗项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无怨言,他们在传承的过程当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活动安全和活动经费的问题,因为一个庞大的队伍进行演出特别需要注意安全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整个过程大家吃喝拉撒的生活经费问题。因为这个非遗是非盈利的活动,所以,很多时候大家甚至自掏腰包来维持着这个非遗活动演出的顺利进行。 大家成员虽多但是却没有过意见不合的时候,大家总能在一起找到合适的演出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除此之外大家团结一致,积极主动,每次有大装活动的时候,大家都会积极主动地聚在一起商量安排非遗活动事宜,有的成员家里做着生意开着门店,宁愿放弃日赚几百元的门店生意也要积极参与到大装的传承中来,总之,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每一位成员都尽心尽力无怨无悔,不求回报。 当我们问到他们在非遗传承过程中最难忘的事迹时,丁老师是这样回答的:“我认为每一次的出装都是难忘的,不管是在本地还是在外地”是啊,这是他们的心血,他们一生都在传承和守护着的东西,每一次的举办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终身难忘的,深刻的,值得铭记的。 通过丁老师我们了解到,本地的居民也是非常地支持这个非遗活动,这个活动地演员大致是八至十四岁的孩子们,每次挑选演员的时候,孩子们的家长也是非常支持自己的孩子参与进来,不仅如此,就连孩子们自己也非常积极主动,甚至会出现有些孩子因为自己没有争取到参与演出的机会而哭闹的现象。由此可见,这个非遗活动是深受人们喜爱和追捧的,而且该非遗也是面向社会所有群体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们都非常地喜爱大装。 在谈到非遗地每一个话题的时候,丁老师都会非常高兴地为我们耐心讲解,并且非常高兴地采纳了我们队员在传承过程中提出地一些建议。从丁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非遗传承人的那种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刻苦研究、带着兴趣和爱好进行坚守和传承非遗的大无畏精神,在保护和传承非遗地道路上离不开像丁老师和他的团队成员这样艺人的坚守和付出。传承非遗我们一直在路上,而且我相信这条路会越走越美好。 文字作者:宋闯 实践队伍: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非遗调研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00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红岩青梦”实践队赴困牛山:追寻红色记忆,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2月17日,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红岩青梦”实践队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贵州省石阡县困牛山这片红色热土,开展“困牛山红色记忆,青年接力薪火”主题实践活动。追寻红色足迹,感悟…… 红岩青梦实践队 遵义医科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干中学——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走访校友记录陈兰,毕业于宁波财经学院,经济系14级,毕业后曾任班级文艺委员,宿舍楼长,杭州湾校区图书馆管理员,电脑社团…

“红岩青梦”实践队赴困牛山:追寻红色记忆,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2月17日,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红岩青梦”实践队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贵州省石阡县困牛山这片红色热土,开展“困牛…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社开展红色电影观影活动

为引领广大闽科学子筑牢爱国根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激励同学们在新时代征程中奋勇前行,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

 延续十九载,湖南农大机电学院打造科技人文融合志愿服务,为特殊儿童送暖

3月30日上午,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冒雨走进长沙市阳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以舞蹈表演、机器人演示、手工…

礼仪赋能成长——共建校园文明新高度

为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与个人风貌。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校“…

最新发布

重师青年三下乡:青春建功正当时 返乡宣讲助脱贫
为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升自身素质同时助力家乡脱贫攻坚,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2020年7月17日,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
通过社区调查的一些感想
“健康中国”社会实践队的队员结束了今天的线下调查。通过今天的实践,让我在做调查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一样,接触的人与事不一样,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实践过程中每一…
继续推进问卷调查工作,详细了解居民生活情况
“健康中国”社会实践队实践在继续!今天“健康中国”社会实践队的队员来到了自己家旁边的社区开展问卷调查工作。主要的调查对象是社区内16岁以上的各个年龄段的人,包括年轻人和老年人,按照一定的人数去调…
水生渐少
2020年7月19日,由华北水利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组成的“践悟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学生宣讲团,在各队员们的家乡开始了我们的暑期实践之路。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
党员使命记心中 自告奋勇献力量
党员使命记心中自告奋勇献力量如何才能打好这个疫情攻坚战,它需要我们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勇担重任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中…
稳定经济发展
稳定经济发展实践事迹2020年7月4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董冰冰,是玉琴,吴雪,周宣晨,蔡运海。对这次疫情过后复工复产做出了一系列实践活动。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稳定经济实践队通过线上线下深…
点点星光耀湖堤 ——浙江理工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湖堤村是一座富有特色的村庄,当地文化氛围浓厚,湖堤村文化礼堂于2020年6月被评为2019年度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同时湖堤村注重“春泥计划”的实践,集聚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在中小学寒暑假、传统节日和双休日…
探索温州鼓词,让乡音不再孤独
在历史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中,温州鼓词已成为温州人引以为豪的文化标识。从最初盲艺人为了谋生而游走于温州的民间说唱,到牛筋琴的发明丰富鼓词的伴奏,再到如今在全国地方曲艺赛事中得到高度认可,可见温州鼓…
让“王店大庄”走出去。
——洛阳师范学院暑期非遗调研队探访“泌阳王店大庄“传承人丁保全在今年的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下,我校洛阳师范学院为响应国家号召,便取消了我校非遗调研队历年的线下集体调研,而是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展开…
当时年少鼓词兴
瑞安鼓词又名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江省温州及其毗邻地区的一个曲艺品种,俗称“唱词”。因过去的艺人多为盲人,故又称为“瞽词”或“盲词”。它用温州方言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