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一双公筷“夹”出的的餐桌新礼仪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 作者:轩康博

一双公筷“夹”出的的餐桌新礼仪

摘要: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人们又重新审视关于“吃”的问题,有的对吃什么更加关心,而有的则对怎么吃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来自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豫湘鄂蒙”新文明实践队就对网友们吃饭应不应该用公筷进行论述,通过调查问卷让人们知道公筷的使用远比想象中更有用处。

摘要:公筷;餐桌新礼仪

民以食为天,如果要说到“吃”,那中国这个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古国可绝对是谁也不“服”。中国不仅有数不胜数的菜系、美食文化,还有大大小小的餐桌礼仪。要是说到使用公筷肯定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提起使用公筷恐怕没几个人能身体力行。

其实公筷公勺在中国古代就出现过,最早可追述到宋高宗,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不欲以残食与宫人食也”。直白点就是说不愿意把吃过的食物给别人吃。当然像这种讲究才中国并没有上升到人人都做的餐桌礼仪,人们都更是习惯于用一双筷子能吃所有的饭,原因无外乎就是“方便”。再加上我们大多数都是和亲人一起吃饭,用上公筷反而让我们这个传统古国重视的血脉关系变得淡薄,所以公筷公勺的使用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所使用。

下面请看最近的一次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人群在疫情前63%是不使用公筷的,即使经历了疫情这个数据仍然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知道使用公筷的一直都在使用公筷,而没有这种想法的就算经历这次疫情也不会去改变,因为使用公筷的概念以及它的好处在人们脑海中根本没有概念。

21世纪是一个讲究数据、讲究事实的时代,下面引用浙江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所的实验以及数据来对此进行说明。

实验非常简单,在保证科学性和严谨性的情况下,在一家餐馆点了几道菜,每道菜都分成两份,一盘使用公筷,一盘不使用公筷,并提前进行了取样保存。最后实验数据如下

餐后的数据代表的是吃完饭后剩下的菜肴里的菌落总数,无一例外不使用公筷的菌落比使用公筷的菌落要多得多,八爪鱼的菌落甚至是公筷的250倍!专家表明,如果不使用公筷,一方面,会把自身口鼻腔携带的细菌通过筷子传到菜上。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不同菜品本身携带细菌的交叉污染。这也说明每次夹菜后都会在菜肴上留下大量的菌落,这也就大大增加了“病从口入”的风险。

使用公筷不仅能明显避免个人餐具接触菜肴,减少菜肴的污染,进而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特别是降低胃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等食源性病原体的传播。疫情期间,避免混用餐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怎么样,看完文章是否有一种想用公筷的冲动呢?拿起公筷,让我们一同传播“餐桌新礼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04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万里山河,唱响英雄赞歌

2022年6月20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兴发花苑。许昌学院暑期“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社会实践队队员向志远向社区周围的人员宣讲张从顺张子权父子先进事迹。“那个曾在警察父亲葬礼上哭泣……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无畏的逆行者

2022年6月20日,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谢集镇,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暑期实践队“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向好友孙香宣讲了张定宇的个人先进事迹。她介绍说:他是院长,也是病患。他叫……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向您致敬

2022年6月20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号召队员王红霞同学通过互联网学习鹤壁历史上第一位党员何名臣的相关资料。在学习过程中,考察队员了解到何名臣生平,何……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2022年6月20日星期一,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南坞镇,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马文锴,了解张桂梅先进事迹,并从中学习他的优良品质。张桂梅,原名张玫瑰,女,……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疫路前行,有你

2022年6月20日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暑期实践队“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高梦琦宣讲抗疫事迹。他说:为抗击疫情,徐汇团区委结合客观实际,创新线上形式展开了……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疫情上报第一人

2022年6月20日,在济源市承留镇,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李天琪,今天线上宣讲抗击疫情的先进个人张继先的故事。第一个为湖北乃至全国拉响疫情警报的医生,……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用生命守护祖国北疆绿色屏障

2022年6月20日星期一,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王帅学习了先进个人事迹。实践队员王帅在宣讲了于海俊同志的英勇事迹。于海俊,男,汉族。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于无声世界 用奋斗发声

2022年6月20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号召队员杨京明学习先进个人事迹,从榜样中汲取力量,以蓬勃奋斗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观看了《感动中国2021年度……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科大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于第十七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

2024年9月5日,青岛科技大学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在第十七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发布《第十七届石油和化工企…

青科大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研究成果于第十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

2023年10月26日,青岛科技大学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在第十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进行了题为《石油和化工企…

乡村振兴,物流先行——河北大学智链青春队开展 智慧物流选址调研宣传活动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河北省以智慧物流为核心抓手,率先启动“12县域农村智慧物流中心选址调研”项目。通过科学…

苏师物电“一品一会”:剪纸宣讲会传承徐州非遗文化

(通讯员汤洁涵)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3月19日,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人力学子反诈实战,筑牢企业安全防线

身处数字浪潮,网络安全威胁如影随形,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起挑战。为提升人力专业同学的实战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精心策…

最新发布

寻找红色记忆之旅
寻找红色记忆之旅2020年7月19日,经济管理学院红色文化实践服务团队五团十四队共计6名成员到达杭州市西湖区,参观了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以及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地处杭州市西湖风景…
味来可拒,未来可期社会实践纪实3
“味”来可拒,未来可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实践团保护野生动物社会实践活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再次敲响了警钟。近年来党和国家各级部门相应出台各种办法条例和相关政策,以此引…
保护野生动物,我们永远在路上
保护野生动物,我们永远在路上众所周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野生动植物保护又是其中重要一环。因此,2020年7月20日星期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生态,文明”践行队围绕野生动物保…
铭记红色历史,缅怀中共志士
铭记红色历史,缅怀中共志士2020年7月19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红色文化实践服务团队五团十四队全体6位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和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北山街展区,通过参观革命文…
电商扶贫,助农新方式
10月16日,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甘肃省陇南市扶贫开发办公室获得2015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据国务院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这是“电商扶贫”模式首次上榜。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农村贫困人…
弘扬红色文化,学习宪法党史
弘扬红色文化,学习宪法党史2020年全球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各国都经济生活等各方面都受到重创,在中国抗疫过程中,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现出充分的优越性,党在抗疫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
战疫也不能忘了教育
2020年7月20日,根据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萤火虫抗疫先锋社会实践队调查发现,因为疫情绝大部分补课机构和学校不能正常开学,导致部分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而导致成绩下滑,为此实践队队员们决定对孩子们进行义…
严格防控疫情,助力复工复产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三下乡——“严格防控疫情,助力复工复产”2019年7月19日,来自水利学院“疫”路有你队的实践成员,分别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的上蔡县,进行了关于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的问卷调查,并在调查过程中…
机磨成器,械砺为精,新时代强国梦实践团调研进行时
机磨成器,械砺为精,新时代强国梦实践团调研进行时机械工业有着“工业的心脏”的称号,它是其他经济部门发展的生产手段,也是所有经济部门发展最重要的基础。7月18、19日,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新时代·…
观历史遗迹,循宪法踪影
观历史遗迹,循宪法踪影7月19日上午,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红色文化实践服务团体五团十四队开始了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以“探寻红色文化,追踪先烈足迹”为主题,采用采访、调研、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