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传承鲜活匠艺
------洛阳师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非遗调研队调研纪实
为了让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非遗文化进入大众视野,并呼吁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非遗,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传承者和践行者。7月18日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地区非遗调研队的同学们借助微信语音视频通话,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金梅毛笔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修玉老师进行了线上采访,了解了有关毛笔制作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基本特征,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
李修玉是李金梅制笔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听李老师讲述,从记事起,他心中挥之不去的便是父亲李景山伏案制作毛笔的身影。小小年纪便熟谙毛笔制作的86道工序。在封丘县陈固镇李马台村走街串巷售卖毛笔,是他少年时期的生活主题。从30岁起,李修玉便接过父亲的衣钵,专注于毛笔的制作。160年时光荏苒,第五代传承人李修玉仍遵循古法,除了笔杆刻字外,其他的所有步骤、工序全部靠手工。
历史悠久的李金梅毛笔制作工艺复杂,并且都是经过纯手工制作而成。选用上等山羊毛、黄鼠狼毛、等动物毛料为原料,因制笔所选动物毛料极其苛刻,素有“千万毛中拣一毫”之说。工艺流程包括八十多道工序。
然而这样一个优秀传统手艺,在当今却只能勉强维持传承下去,但是李老师仍旧能够保持自己的初心,始终把这一项手艺传承下去。在问及制作毛笔这项手艺给李老师带来什么人生感悟时,李老师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他说:“我能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并让它对社会产生影响,为艺术作出贡献,就是最大的幸福”。李老师这种质朴务实的情怀也深深传递给了每一位调研队的队员。
为了教会祖国未来的接班人热爱非遗文化,李老师每年都会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开设毛笔制作体验课程,让更多的孩子从小就学习优秀文化,感受毛笔手艺的魅力。对于这项手艺的未来,李老师是充满信心,满怀希望。
以纸为田,笔耕不辍,一代代文人墨客用毛笔传递着中华文明。从匠心到匠魂,一代代的制笔匠人也在光阴荏苒中,世代传习技艺。“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明的记忆。”李修玉说,自己会坚守制笔技艺,当好手艺人,成为“守艺人”,保护文化根脉的传承。
文字作者:郭梦欣
实践队伍: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非遗调研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14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