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遗之辉县剪纸
——洛阳师范学院暑期非遗调研队寻访“辉县剪纸”传承人李爱荣
剪纸,我们不由想起过年,结婚等喜庆的事儿,一张张大红的纸,经过一双双朴实的手,一把把普通的剪刀便剪出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人物栩栩如生,动物活灵活现,风景身临其境,那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辉县剪纸有什么不同呢?
7月19日晚八点,我们非遗调研队与河南省辉县第四代传承人李爱荣老师进行了线上通话,因为疫情原因,我们很遗憾没有和李老师亲自见面,但李老师亲切爱笑,让这次通话完美进行完成。虽说是晚上,但老师依然不显疲劳,津津有味地跟我们讲述辉县剪纸的渊源:老师本身是山西人,但是是河南媳妇儿,自小和奶奶学习剪纸也就自然而然带到了河南,老师小时候哪可以随便剪纸啊,不可以浪费纸张老师就悄悄的剪,自小到大,剪纸技术也在提升到现在成为非遗项目。
辉县剪纸本身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农民艺术。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造型多样,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北方剪纸一般粗犷豪放,但辉县剪纸却是粗中有细,就像李老师本人一样热情待客,大方亲切却细心。李老师的剪纸笔笔不断剪剪连,剪出细致,剪出完美的阴阳疏密。
最令人关心的就是非遗的传承问题和生存问题。对于传承,李老师目前并没有确切的传承人,她不仅仅是家族内部传承,按照她的话就是:“随时教,随时剪,我走到哪里都教的,只要他们想学我就教他们。我孙子还小,但我剪的时候他都在,不管现在是捣乱也好跟着我剪也好他都在一旁,从小耳濡目染就会学会一些,我肯定不会把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弄丢。”我们也相信这么有价值的剪纸绝不会失传!在采访过程中,老师还提到在去年冬天和今年夏天,我应学校邀请进学校教学生们剪纸,学生们也有很大兴趣去学,对于传承我还是持积极态度的。这也算是做了一些传播,希望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还有就是生存问题,第一现在的新媒体传播速度很快,李老师曾经也在政府的支持下,经过相关的相关的新媒体非遗是国家的财富,更是手艺人一生的坚守,如何让这红色舞者重新回到舞台,还需新一代继续努力!APP运行的专业培训,想通过新媒体传播让辉县剪纸让更多人知道,也解决生存问题。但据李老师说,大多数的非遗传承人年岁已高,实在搞不懂就放弃了,她学习了几次也没有进行下去。第二现在工业化发达,受工业化冲击手工剪纸已快生存不下去。现在的辉县剪纸还是线下销售,一张剪纸零售价只需十元。虽为非遗,但生存情境不容乐观。
非遗是国家的财富,更是手艺人一生的坚守,如何让这红色舞者重新回到舞台,还需新一代继续努力!
文字编辑:赵若云
照片来源:传承人提供
实践队伍: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非遗调研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16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