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牵,一路前行,400公里以外,何家坪村早已成为我们最深的牵挂,暑期伊始,自动化学院扶贫助农实践队,跟随2020年西安理工大学助力略阳发展社会实践团,带着信心正出发!
7月19日,西安理工大学扶贫助农实践队来到学校帮扶基地略阳县何家坪村助力脱贫攻坚,杨红娟老师带领张常春、巩成军、乔文聪、黄莹以“算精可持续细账:关于易地搬迁就业渠道的调查研究——以略阳地区为例”主题展开调研,卢江涛老师带领谢宜丹、李虹岩、陈喜喜负责线上工作。
20日清晨,线下小队列好整齐队伍,向何家坪村出发,实地采访村干部和典型易地搬迁户。
“自2012年结对帮扶以来,两地心手相牵,一路前行,何家坪村早已成为西安理工大学最牵挂的地方!”线下小队站在嘉陵江边儿,看着对岸的何家坪村,回顾来时搜集的资料,第一次如此真切的感受到这句话里沉甸甸的深情。
跨过嘉陵江的小山坡上,是何家坪村村委会,是小队此行第一站,在这儿,队员们就易地搬迁居民现状与就业渠道对何家坪村村长苏久忠进行采访,村长表示,由于出现“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在国家大政策下,何家坪村从2017年开始易地搬迁,分为两批住户搬迁,主要采取居民意愿,一批从中高处搬往县城,另一批从更高处搬往中高处。
在与村长的交流中,我们得知两批居民就业方式也有不同,未搬往县城的居民主要以种植农作物,药材以及发展小规模养殖为主,政府在农作物种植上提功了补助支持和技术支持,曾多次组织技能培训会,力求做到农民科学种植,收益最大化;搬至县城的居民以外出务工和自营经济为主,外出务工者也有相应的补助政策。
离开了村委会,在基层村干部何川的带领下,实践队继续向高处出发,一路上,何川干部向实践队讲述了搬迁前的状况,有的居民搬迁前,下山要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搬迁后十几分钟便能下山,村民范云忠家就是典例。
来到住处,实践队员们看见一栋崭新的房子,队员们与范云忠夫妇进行了亲切交流,就易地搬迁前后状况和就业进行交谈,实践队了解到,他们的子女在县城以务工为主,老两口受益于易地搬迁从高位置移居到低位置,经济来源仍以种植农作物自产自销为主,在政策帮助下,生活质量提升不少。
紧接着,实践队员又就易地搬迁就业采访了多户人家,大家热情交谈 感触良多。
算精“可持续”细账,助力搬迁居民“搬得出,稳得住”,西理工自动化人在行动,易地搬迁扶贫助农实践队,加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18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