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非遗调研队一名队员前往河南省南阳市的方城县独树镇与其他队员相互配合,采访了“方城石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国庆老师。通过这次采访让调研队员深入地了解到了“方城石猴”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发展和目前面临濒临失传的现状。
采访开始后,“方城石猴”非遗传承人王老师首先就说到方城石猴的历史起源于宋代,鼎盛于明清,在民间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并且王老师详细介绍了“方城石猴”的申遗历程,2006年,方城石猴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南阳方城石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11月,方城石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当调研队员问到为什么要选择传承“石猴”这项非遗的时候,王老师说到:“我们这个‘石猴’,在我们家是代代相传,祖祖辈辈都在雕刻石猴,一来是为了传承家人的遗愿,二来是国家号召,决定将石猴事业进行到底,希望将‘石猴’雕刻这项技艺代代传下去。”
当调研队员问王老师在传承“石猴”非遗有哪些困难的时候,王老师首先提到的就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学,因为目前制作这个“石猴”收益少,又脏又累。虽然有些时候办一些学习班,但是都是学个大概就放弃了,不再坚持学习了,而这项技能又不是一时半会能掌握的。所以目前王老师最困难的可能就是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问题。
当调研队员问到有没有计划把石猴这个作品给做大的时候,王老师表示做大其实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市场小,甚至有些地方很多人都还不知道这个“石猴”。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信息还是相对有些闭塞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
除此之外,据王老师介绍,雕刻“石猴”的石料、石质要有一定的黏性,软硬适中,选材细腻,不是沙质的石头,与一般的石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当调研队员到申遗过程中有没有困难时,王老师表示,国家都挺支持的,申遗过程都挺顺利的,没有什么困难。当问到有没有进行抖音宣传时,王老师表示由于年龄原因自己还没有通过抖音方式进行宣传,但是目前有在网上售卖。此外,在“石猴”雕刻创新发展方面,现在可以雕刻出比以前更大的更复杂的“石猴”,这也是为了满足后世人们的需求所做出的改进。
在市场的范围方面,除了咱们国内市场,王老师表示在国外也有售卖,而且也有一部分外国人是比较喜欢这个“石猴”作品的。但总体上毕竟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打开国际市场。
在最后,王老师表示希望政府应该继续加大资金等扶持力度,首先把这项非遗给保护下来,然后多开办一些学习班,多培养一些学员,把这项非遗更好地代代传承下去。
面临困境,王老师的坚守精神彰显了非遗传承人无怨无悔、不畏艰难、不忘初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伟大精神。传承非遗我们一直在路上,我相信在王老师的坚守、政府的扶持、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方城石猴”一定可以重振辉煌,代代传承下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18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