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剪纸是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以戏曲为题材,精致工整,在剪纸艺苑中独树一帜。7月22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六团九队来到河阳村,来采访当地的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松喜。
朱松喜老人回想起第一次握起剪刀的时候,是在遥远的童年,那时候母亲教会他如何剪纸,一张纸,一把剪,纸屑纷飞中将所思所想寄于纸上,一剪一人生,一纸一传奇。
即使纸上生花仍是一颗赤子心,但岁月却也在这名老人身上留下斑斑痕迹。老人在82岁那年切了左肺,去年的鞭炮炸伤和摔伤也使老人的听力受损,腿脚不便。可即便如此,他仍一如往昔地坚持着剪纸的道路,乐此不疲。老人的妻子谈起他剪纸,可以废寝忘食。谈起剪纸,老人的目光澄澈如少年时与剪纸的初次相遇,灿若孩童。
老人还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得意之作。这副满堂红是老人最喜欢的一副剪纸,数十个人物与周围的景色和谐地融合,展示了老人不朽的技艺。这幅剪纸当时拿到了上海参赛,在寄去上海的时候,老人再三确认是否还会邮寄回来,朱松喜老先生说,如果不邮寄回来,那就不寄了,舍不得老人说最遗憾的文革时期,被撕掉的一沓剪纸,现在手会抖了,很对细小的剪口没办法再剪出来了,非常遗憾。
朱松喜老人是缙云剪纸的传承者,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沉浸其中,并希望这项技艺能够代代传承下去,不至于埋没在自己手中,他和妻子一起,致力于将剪纸艺术发扬光大。他们是无数传承者的缩影,泱泱中华大地,无数奇淫巧技经过历史浮沉,绵延至今,但却面临继承人稀缺的尴尬局面,瑞安的木活字印刷,鼓词是如此,缙云的剪纸是如此。他们逃得过历史长河的席卷不至于消失无踪,却在如今的和平年代遭遇冷落,精致而利己的现代人或许很难去安心接纳这些古老的技艺,我们在文明社会消磨心智的同时也仍需记起时光赠予的的古老温柔。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20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春节在每个中国人身上都烙印下深刻的印记,形成不可遗忘的民族记忆,并随血脉一同传承。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春节申遗的成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增强文化自信提供的有力支持,更是意味着这一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团圆、和谐、吉祥等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与……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春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但是,通过采访多名路人发现,不同的人群对于春节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守正”是推动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根基。“创新”则是推动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两翼。守正,就是要坚守春节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春节的核心价值观是春节得以传承……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19日电(通讯员牟璟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春节不仅是中华民族……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在春节申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我看到了地方在文化传承中的积极力量。自2015年设立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以来,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春节后的二月二,都会开展大量非遗传承……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春节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美食和热闹。《礼记·月令》中说“数将几终,岁且更始”,春节象征着辞旧迎新,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春节申遗成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记忆与深厚情感的传统节日,在2024年12月4日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令国人振奋,也让……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