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理学子畲乡续缘,设计助力小康
踏山路,迎晨曦,一行学子背着行囊朝着位于浙西南丽水地区景宁畲族自治县行进。未进其门先闻其声:“一条丝带斑又长,送给郎子束身上。彩线拦边双手织,太着带子太着娘······”悦耳的山歌声萦绕耳畔,轻叩大门,缓缓定神,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本、研学子在此再续畲乡缘······
图1:李肃人老师镜头下的畲乡风情
汪梅教授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已经开展了近二十年的专项研究和设计帮扶工作,范围涉及建筑、服饰等众多艺术设计领域,对畲族服装、织带、畲绣、畲银等方面的设计创新颇有建树。实践团队在汪梅教授的带领下,再赴畲乡,走进畲家、贴近生活,通过对畲族非遗工作室的文化品牌的宣传和设计公益服务,一同见证畲家人迈向小康之路。
图2:为非遗传播开拓新路径 实践团王诗语、王宇哲摄
在汪梅教授的带领下,学子们先后走访了景宁畲族自治县博物馆、蓝延兰大师工作室、畲族刺绣协会、黄金美大师工作室等地,和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团队决定用制作抖音短视频的方式让非遗火起来、靓起来、年轻起来。短视频形式的记录,揭秘了看似遥远的非遗技艺,屏幕的那头,也许正对着一群对非遗手艺感兴趣的“新青年”。互联网背景下短视频的传播不仅缩短了手艺人和潜在传承人之间的距离,也为当地埋头专注于手工技艺的传承人积累和对接“非遗文化的粉丝”。
图3:为非遗瑰宝构想新设计 实践团童文倩摄
畲乡积极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关工作重视度高、关注度强,善于推陈出新。传统的手艺与浙江理工大学设计专业的特色优势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法相互碰撞,为畲族彩带和畲族服饰品牌的推广、畲族银饰包装的迭代更新、畲族刺绣文创产品的设计等注入了新活力。实践团认真听取非遗传承人的需求,本着“为非遗传承人解决实实在在问题”的思想,通过对畲族非遗文化传播和产品的设计服务,让更多的人了解畲族非遗文化,助力非遗传承人企业和事业的发展。
图4:为非遗文化助推新小康
畲族在全面奔入康,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改进生产模式和发展方向,畲乡规划从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贸逐渐向以文化创意为主导的“农旅文”结合的绿色产业结构的转变。未来的畲乡建设需要有一批有知识、有理想的年轻人加入,与畲乡共谋发展。实践团作为高校的学子,通过所学知识帮助畲族乡亲出谋划策,为畲乡发展添砖加瓦。同学们认为,在保护好畲乡“青山绿水”的同时,发挥畲族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协调好文化与村寨、文化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深挖畲族风情旅游的文化内涵和体验创新,以更好地策略推动畲乡发展,帮助畲族人民走好更加长远的富裕之路。
图5:合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21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