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我加入了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三下乡的队伍,开展以“情系彝乡,爱国教育‘史’中来”为主题进行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教活动。本次支教的对象是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喜德县两地的同学。
前期我们便对凉山州昭觉县和喜德县两地的同学进行了简单地学情调研,发现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于中国共产党党史的了解比较少。于是我们针对这样的情况,从党带领人民克服种种困难,走向富强之路着手,主要以讲故事的形式,为同学们上一堂有趣的红色文化历史课。我们准备的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党的成立、彝海结盟、国旗国歌、抗击疫情这四个板块。我们还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选取了彝海结盟以及木里公安抗击疫情的故事,从身边的历史故事出发,有助于孩子们理解,利于他们厚植家国情怀。
(图为成员们为同学们上红色文化历史课 张奇 供图)
由于是初次尝试开展线上辅导,大家都缺乏经验,网络不通畅以及无法与孩子们面对面进行交流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实践队的队员们认为,我们既然要做这件事,就一定要做好,不能辜负志愿服务学校老师与同学的信任。队员们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支教体系:一是进行内部分工、协同配合,提升效率;二是成立专门的小组,开展线上教学方法研讨,进行试讲,互相提出改进建议,共商共享经验做法;三是建立轮换机制,志愿者们轮流进行讲课,如果发现自身教学知识与学生接受能力不匹配,则进行改进,选取同学们更容易理解的教学资料和历史故事。我们所做的种种,都只为能够给同学们带去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和教学体验,能够让他们真正地从课堂中理解、领悟并将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刻在心中。
在经历了本次三下乡活动,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不易。我们为了讲好这一堂红色文化思想教育课作出了很多的努力:前期广泛收集资料,力求符合孩子们的实际接受能力;在讲课前,开展模拟课堂,寻找自身问题,修改讲课方式;在课堂中,面对突发事件,积极去解决;课后进行反思与总结,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这几天里,我更加能体会教师肩上的责任。初次在网上见面时,孩子们都表现的十分腼腆,害羞地和我们打着招呼。但在上课的过程中,当我看见孩子们求知的眼神、聚精会神的脸庞,我内心充满神圣的责任感:我现在是一名教师,我需要对孩子们这一段的人生负责。于是,我对工作更加认真,在不出错误的前提下,摸索如何上好这一堂课,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去理解我们所讲述的知识,如何让孩子们看到更多的世界,如何去构建孩子们心中关于家国情怀的价值观等等。当我从支教学校老师的反馈中得知上课效果良好时,我的内心充盈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满足感。
(图为同学们认真听着队员们讲课 高凌垚 供图)
一路行走,一路思索,一路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写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年轻的“90后”,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子有义务、有责任担当起时代的重任,虽然无法奔赴抗疫的一线战场,但为国家、为社会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念和行动没有停止。目前国内疫情日渐好转,但防控一线的压力并未减轻,史院学子将以援鄂医疗队的优秀青年们为榜样,继续在后方的志愿服务工作中发挥独特作用,用实际行动书写史院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侯芳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25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