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3日,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绽放青春、筑梦下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下姜村进行基层人物专访活动。实践团专访了2014级大学毕业生李晓鹏同志。
李晓鹏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8年毕业后被录用为杭州市淳安县选调生,同年8月在枫树岭镇下姜村入职,现在主要负责村镇的外宣、党建及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淳安人”,李晓鹏怀揣着一个一颗建设家乡、回报故土的赤子之心,在毕业之际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报考选调生、投身家乡乡村建设。
走进基层——在思索中书写
“坐着会写、站着会说、走出去会做”,这是对乡村基层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但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却意味着巨大的挑战。乡镇工作对于选调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既新鲜又复杂,既直接又千头万绪。刚步入岗位时,李晓鹏甚至一度不敢和老百姓沟通,95后大学生与老百姓的思维差异、浙江地区多变的方言都使得他工作开展过程中困难重重。
李晓鹏首先在“写”上遇到了第一个困难。本科所学专业的背景和知识储备的单一性和农村工作的复杂性一度让“理工男”李晓鹏很头疼。李晓鹏笑着告诉大家,写材料是一个“紧张而又刺激”的过程。紧张是担心自己写的不好,他最“惨”的时候一篇3000字的文稿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之下仅保留了一句话;而刺激则是因为每次修改后的收获与成长。一次次的磨炼使得晓鹏领会到了基层材料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接地气的语言、有说服力的数据。
扎根乡村——在实践中磨炼
最让人头疼的却是“站着会说,走出去会做”。刚来到下姜村的时候,晓鹏也曾因在工作中“说不好,做不好”而自责,他甚至一度不敢跟村民沟通。但是,基层繁忙的工作会迫使你成长,协调好上下级以及各部门、老百姓之间的关系,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在“淳安千岛湖下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筹办工作开展过程中,李晓鹏作为办公室成员需同时兼顾做好村民事务维护、协调外界媒体驻村采访、接待副国级领导等一系列高压工作,高强度的工作迫使李晓鹏放下焦虑,“守着这片绿水青山,浸润着红色基因,有田地才能有产业,农民的收入都要从土地里来,关键就在如何处理好生态与发展的关系,如何完成“绿水青山”和当地产业发展高效地转换。”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挨家挨户深入群众了解情况,掌握原本不会不懂的知识的同时,亲近农民、理解农民、体谅农民、尊重农民,在试错中总结成长。现在的李晓鹏,深受村民认可,无论走到谁家里,都能与之亲切地聊上几句。
不久前,“大下姜”32个村共同出资组建杭州千岛湖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据介绍“下姜村村民去年人人当股东,尝到了分红的甜头,要把这个做法扩大到32个村。”新公司成立后,32个村的农旅和文创产品全部使用“下姜村”品牌,持续打响“下姜村”知名度。
勇担使命——在奋斗中成长
李晓鹏笑着说:“踩在祖国大地上,鞋上沾着故乡的泥土,我心里特别踏实与自豪。基层工作的魅力就在于这里的每一丝变化,都有我的身影。做脚底有泥土香味的基层人,挺好!”
最后,面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提出的就业求职困扰,李晓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无论是在外闯荡还是回乡奉献,大家都要勇于抓住机会,一是注重培养适应能力,二是注重培养创新能力,三是注重培养协调能力,四是注重培养务实精神,勇于试错,在试错中总结成长!李晓鹏的话一直萦绕在耳边,大家感到振奋,心中充满了力量。
在“大下姜”区域飞速发展的背后,是一群年轻的、敢干事、脑子活、思路清晰的领导班子和基层工作者,李晓鹏这一批“95后”大学生已活跃在“大下姜”的蓝图上,正构筑起一幅中国乡村要发展、强振兴的绚丽底色。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责任,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年的命题。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25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