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与旧有事物在多元社会文化中不断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新冲击,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疫情前后,中西方青少年对于疫情中抗疫偶像态度差异明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无独有“偶”实践队顺应时代要求,响应习总书记号召,选择了青少年择“偶”观变化这一实践主题。
七月中旬,实践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探寻疫情前后青少年心中的择“偶”趋势变化,为国家引导教育方面提供现实依据。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进行调研地选择,高风险地区如武汉、黑龙江、北京、新疆等地,采取线上调查,低风险地区进行实地走访考察。
实践队通过查阅文献及相关政策充分了解疫情前青少年价值观的导向性,队员深入琼海、包头、淮安、六安、衡水等低风险地区,了解当地青少年在本次疫情前后的心理变化,认识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内心择“偶”观的主要导向及偶像类型,总结不同年龄段青少年价值观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同时,实践队也致力于疫情高风险地区的线上问卷调查,身处疫情高风险地的青少年心理波动更加具有代表性,对于偶像的选择类型有了更深的思考与理解。对比高风险与低风险地区的调查数据,总结出具有普遍性的调查结果。
了解社会实情,透过青少年价值理念的问题,认识国家、社会现阶段价值观的实际状况,深入了解联合国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的深层次含义,了解当下青少年价值观影响未来国家价值取向的重要性。当代青少年还未真正踏入社会, 心理不够成熟, 在面对诱惑冲击时, 不能很理智地应对。再加上全球化的时代, 许多外来文化的融入, 价值观呈现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态势。实践队员针对问卷数据所反映出来的相关问题,为国家引导教育提出改良、创新等建议,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于教育工作,加强日常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充分发挥网络传媒阵地作用,加强外宣内容及质量审核等。
实践是对实践队员自身的一种历练,加强自身的社会认同感及使命感,“在实践前期准备中,考虑了很多突发情况,但在开始实地实践中,还是有了很多新的问题出现,队员们共同努力解决,在最后实践数据出来的那一刻,觉得自己之前所有的幸苦都是值得的。”实践队队员陈文洁为实践得到预期效果而感到欣慰。事件队队员孙佩瑶在实践中对于青少年的择“偶”观问题提出新的见解,“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理,青少年对于偶像更多存在的是一种精神寄托,我们不能去决定每个人选择的偶像类型,但国家却可以在规范各行各业的偶像行为准则做出相应努力,偶像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呈现出积极正向的影响效果。”梁正弹说,表示会对自身价值观有所思考,严格规范自己,努力完成学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让更多正能量血液注入社会和国家。
未来,实践队将持续跟进青少年的择“偶”观问题,深入各行各业,了解更广泛的择“偶”观问题,探索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择“偶”观走势变化,为国家、社会提供宝贵经验,在教育方面政策革新,个人方面严格要求,积极响应国家,用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国家建设中,向社会传递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面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27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