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人工智能学院“AI乡村创新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冯李哲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嘉兴市黄湾镇进行调查研究。
本次活动对接嘉兴市黄湾镇,本团队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口号,于7月19日到7月23日深入基层一线,倾听当地农户、企业的声音,大力挖掘农村建设问题的核心。团队结合智慧乡村建设,调研当地如何将特色产业与新兴产业结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大力弘扬当地非遗文化,以期达到文化振兴、经济振兴的目的。
“五丰史廊”展示馆内储存着众多的微缩版的传统农具,这些都是由80岁高龄的村民殷福荣纯手工制作。经过讲解员的讲解以及团队成员的认真观摩,我们深刻认识到手艺人的不易,他们在传统文化衰落意识的边缘坚守匠心,在快捷功利的时代坚持自我。在黄山村,通过当地负责人的介绍,团队成员了解到了草编的前世今生以及工艺制作流程,在当地村民施惠林老先生的耐心指导下,我们体验、学习了草编的制作、美化,深刻体会到草编技艺中所蕴含的前人智慧。在大临村,我们团队走进蓝印花布非遗传承人的家里,在邬韵生爷爷的悉心指导下队成员刻花板、染新布,最终完成了八幅“鸳鸯戏水”。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是珍贵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团队成员提出结合新媒体方式传承发扬非遗文化,实现非遗直播常态化,让更多人认识了解非遗。
在玖量果园中,果园农场主热情地向团队介绍现有果园的规模、经营现状以及营销模式,果园将农家乐与零售渠道贩卖相融合,同时借助周围优美清秀的自然风光,由单一的农业经营模式向农业、服务业复合经营模式发展。在实地考察果园后,团队成员发挥专业优势,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依靠物联网技术对果树的生长情况、生长环境进行监测管理,同时对当季的总产量做出预测,同时依靠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技术,收集客人信息,发掘潜在客户,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营销。
最后,我们团队来到了尖山新区,不同于之前的传统文化体验,在这里是现代科技的主场。随着政府政策的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当地经济增长迅速。产业转型是一个企业的必经点,只有经历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洗礼,企业才具有更磅礴的生命力,尖山新区正在大力打造转型升级示范高地,努力优化产业转型、提升转型质量。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博氏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此次转型浪潮的“排头兵”,开辟了国内小微企业从产业链下游成功转型升级中游企业的道路,带领当地企业共同发展。企业透明化的工厂管理,先进的生产设备,有序的工艺流程,以及严格的质检要求,为高品质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团队成员参观了尖山围垦展示馆,了解到钱塘江历史、围垦历史、开发建设、战略规划。展示馆通过图片图表、实景模型等多种形式,形象地讲述了八年治江围垦的历程,集中展示了尖山新区的形象。7月23日,志愿者团队于当地团委进行总结汇报,为期五天的暑期实践活动落下帷幕。在整个调研活动中,实践团队与乡村基层群众和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团队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提出了一系列的专业建议和方案,得到了当地团委的肯定。
崔涵泽同学指出,在实践活动中体悟到了一座城市发展的艰辛和人民劳动与智慧的可贵,感受到了集体活动的快乐。尤其是从被拜访的企业与个人的讲述中,黄湾镇奋斗史犹在眼前,令人备受鼓舞。
通过走访新兴产业代表企业、深入了解产业发展形势,钱齐治同学指出产业转型是一个企业的必经点,只有经历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犀利,企业才具有更磅礴的生命力。
胡泽乾同学在黄湾镇的实践过程中也感受颇丰,尤其是非遗文化的魅力和尖山新区产业转型带来的蓬勃生机。他认为,发掘当地文化内涵,组织中小企业转型,使得黄湾镇成为了如今的“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黄湾镇的发展之路可谓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典范。
吴全权同学在体验、学习五丰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后,对草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本犹如一摊散沙的草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传承人的手上不一会儿便成了一个精致的小篮子,只有亲自体验过后才知其中奥妙。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团队收获了很多。从最初的活动策划到联系企业政府再到实践下乡调研,这中间充满了很多的困难,但是团队成员各出其力、团结一致最终克服困难。团队也通过一次次的活动中收获喜悦和成长,在一次次的交谈中增加对基层的认识,思想也有了转变,深刻理解了建设“智慧乡村”的必要性。虽然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是团队成员仍将会致力于乡村建设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微薄之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33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