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药文化,共渡疫情难关。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作为中国颇具特色的传统科学,以其具有的系统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显著的临床疗效,在中华民族漫漫历史长河中终扮演着促进健康的重要角色,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九大报告作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部署,为我们在新时代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而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医中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推荐使用的抗疫利器“清肺排毒汤”成为使用面最广、使用量最大、使用效果最好的方剂,彰显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显现出中医药在今天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在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的大背景下,7月20日,杏林春暖实践队成员来到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的山东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该博物馆由展馆大厅、中医药史馆、中医药专题馆、中药标本馆、生命科学馆、校史纪念馆、中药超市与中药鉴定中心等六馆一厅组成,馆舍建筑面积5500余平方米。博物馆以馆内中医药资源为依托,开展系列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活动,是普济医药知识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首先参观了中医药史馆,对我国中医药起源和发展脉络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参观中医药展馆时,队员们对不同的中医药标本进行了参观学习,在药房学习如何抓药以及称量方法;生命科学馆中,队员们深入了解人体器官的构成,体会中西医结合下医学迸发出的强大力量。
第二天,实践队队员参观了位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植物园,实地考察过程中,成员们对各类中草药有了形状、气味、颜色等的认知。参观的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了解到,在此次疫情中,中医药对疫情的防控与救治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抗疫利器“清肺排毒汤”就是结合《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创新化裁而成的一味药,包括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等。此外,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也在此次疫情中有很好的体现,“治未病”,涵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中防逆转、瘥后防复发”的疾病发生发展全程,以“清肺排毒汤”为例,截至5月20日,纳入“清肺排毒汤”临床观察的10个省(不包括湖北省)66家定点医院1337例本土患者,1323例治愈出院(占98.95%),其中包括57例重型患者。且救治患者无1例轻型转为重型、普通型转为危重型,彻底实现了“病中防逆转”,阻断了患者向重型、危重型转化。
7月22日,实践队队员前往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中草药体验馆,体验我国传统中医疗法。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在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三伏”到来之际,贴上这种叫做“三伏贴”的膏药,就可以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据队员们了解,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和胃,能够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的效果。在体验的过程中,实践队队员对博大精深的中草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受益匪浅。
三天的实践活动,成员们除了对我国中医药文化有了相当的了解之外,更是体会到了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疗效,在应对新冠肺炎这种突发性传染病时,由于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物,现代医疗技术治疗存在巨大空白,而中医药借助数千年形成的疫病诊疗体系,有效填补了这个空白,现代化从来都不是西医的专利,中医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积极创新,以更好的技术和医疗手段推动医学大步向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33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