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不论是土地的广袤无垠、还是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都让无数旅游者心驰神往。近年来,新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让实践队员亲身体会到家乡的变化,心怀爱国情怀。7月10日至7月25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蓬松的头”社会实践队积极深入新疆哈密、新疆昌吉开展关于“探寻新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或十八大以来的变化”主题活动。团队成员以寻找老照片、拍摄新照片、采访亲友等形式,向队员以及受众群体宣传新疆的新面貌。
荒地变宜居,看垃圾堆如何保障民生。实践队员采访了之前住在哈密枣香路附近的亲友,据他们说,这里在几年前只是一大片无人问津的盐碱地,垃圾、工业污染的问题很严重。在2014年,哈密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建设居民保障性住房的号召,在这里开发了新城小区,之前污染的工厂迁了址,这条路也改名为枣香路。实践队员来到改造后的枣香路后,看到盐碱地已经成了柏油马路,街边有许多商店、餐厅,基础设施齐全,街道也每天有专人打扫,马路、小区内都很少有垃圾。
其次实践队员还注意到,距新城小区不远处有一所新建的学校,叫做“豫哈实验学校”。在采访了一位学生家长后发现,因为公租房地理位置较偏远,许多孩子上学困难,在河南的援助下,政府在距小区不远处修建了豫哈实验学校。实践后队员查阅资料得知,该学校于2017年开工建设,总占地面积202亩,项目总投资1.58亿元,其中河南援建资金1.4亿元,学校各项设施一应俱全,它目前是哈密市最大的9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校。实践队员还在该校门口采访了小区的一位等待孩子放学的少数民族居民吐哈尔古丽,听到采访主题是哈密的变化,古丽热情地向队员讲述,她在2017年以前一家人都在破旧昏暗的小平房里生活,在一次结亲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知道了她的情况,积极为她申请了廉租房。
古丽红着眼眶说:“再也不用过之前每到刮风下雨就害怕房子漏雨的日子了,以前的平房还得烧炉子,丈夫行动又不便,孩子还小,每次我回家家里就冷的像地窖一样,现在住上了楼房,一到冬天暖气一来房子就热热的,很舒服,现在孩子上学的问题也解决了,学校就在家门口,也不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太好了,真的太好了!”
人工变智能,看公交车如何“实现自由”。实践队员从昌吉的公交车入手开展实践活动,她发现现在的公交车与以前的公交车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在实地走访昌吉各街道后,队员获得了2008年和2020年公交车的照片。实践队员在公交车站采访了一位姓曹的等车老人。老人说零几年的时候昌吉的公交车很小很慢,公交车只有一个门,还得售票员手动拉门。一开车门,上车的人都拼命往上挤,下车的人都使劲往下走,他又一次就在上车的时候头撞到了车门上。老人还说:“现在的新公交好啊,上下两个车门,分开走谁也不挤谁,车里面又大又凉快,还有自动门和电子报站,再也不用售票员用嗓子喊站开门了,真的太方便了!”
紧接着,由于新疆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保障实践安全,实践队员以电话形式与昌吉某公交调度站取得了联系,并询问零几年乘客反映最多的问题。据工作人员说,许多人反映上车交钱很麻烦,售票员一个个收钱、找钱很耽误时间,还总是出现找错钱的情况,为此出现了不少纠纷,这也令公交公司很头痛。实践队员询问公交车改革后的变化,工作人员笑着说:“现在的纠纷少多了,自从有了自助投币、刷卡和二维码支付,票价固定,不设找零,再也没有因为票钱而打架的人了。”
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表示:“以前的自己还不懂什么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经过这次实践,自己对家乡的了解更深了,也更加明白了正是有党的坚强领导和政府的坚决贯彻,自己才能够在这样安全又幸福的新疆成长。”同时,实践队员们还表示愿意在学成后为家乡新疆的建设出一份自己的力量,让新疆更加美丽繁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35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