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驻足,历史定格,华夏农耕从这里起源。一台台展车,一处处设计,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在这里见证。7月24日上午,洛阳地区特色博物馆现状调研队,来到涧西区中国一拖附近,探寻东方红农耕博物馆。队员们穿梭在前苏联与东欧风格的工业和居民建筑群中,探寻农机工业之源,重温民族复兴之路。
东方红农耕博物馆位于涧西区中国一拖厂前广场西侧,分两层,共八个展区。集收藏、展陈、宣传、教育和研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文物史料,配以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再现农耕发展的历史画卷。馆内收藏的中国第一代履带拖拉机、中国第一代水旱两用轮式拖拉机、中国第一代大功率轮式拖拉机等众多有历史意义的农业机械等完整展现了中国农耕机械的发展历程。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往博物馆的路上,调研队被涧西区苏式居民建筑风格所吸引。其实,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区是以中国一拖主厂区、广场和广场前中轴线为核心的前苏联在洛阳援建重点工程时建造的厂房和生活区,包括大量的苏式厂房、设备、总装线和苏式居民区。
绵延数公里的前苏联与东欧风格的工业和居民建筑群,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工业建筑风景带,宏大的叙事风格的中轴线设计,流畅丰满的线条,充满象征意义的细节铺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工业遗产的特点,是新中国城市工业化的历史见证。
进入博物馆,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调研团参观了“华夏农耕”、“奠基中国农机工业”、“走进市场”、“全面建设新一拖”、“社会责任”等一个个展区,其无一不在讲述着历史的故事。其中,第二展区的一台东方红54型履带拖拉机吸引了调研团的目光。讲解员解释到,这台拖拉机是中国农机工业的第一代产品。在黑龙江北安二龙山农场服役,创造了31年没有大修的记录,被当地农垦局誉为“北大荒精神”的象征。可以说,正是东方红拖拉机开垦了北大荒。
讲解员告诉调研团,开馆至今,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已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了大学生体验工业文明、万名中小学生走进大工业、青年党员入党宣誓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来东方红农耕博物馆进行研学交流、参观学习的人也不在少数。
在疫情期间,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工业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东方红工业”特色,努力宣传红色文化,让更多的研习者走进博物馆,体会华夏农耕的魅力。
“一个国家或城市怎么对待博物馆,体现它的现代文明程度。”调研结束后,调研团在深入探讨后表示,会将收获的大量照片、视频素材以及文字资料做系统的整理,并进一步推广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东方红农耕博物馆,为其成为洛阳红色工业文化显著标签做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42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