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大学子三下乡:经济发展,产业、旅游两不误
中国青年网嘉峪关市7月21日电(通讯员 顾俊 王睿) 脱贫攻坚战是新中国迈向小康社会的重要一步,是人们幸福生活的保障。嘉峪关的乡镇人们在市委书记以及各个村镇委书记们的带领下逐渐形成了“双促双增”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嘉峪关的村镇快速发展基本依靠对外出口“李广杏”、“红心火龙果”等水果整体上达到了经济上的大飞跃,是一种蒸蒸日上、非常景气的画面。截止目前,各帮扶单位共帮助谋划农业项目73项,帮办实事1056件,落实帮扶资金1560余万元,对外销售农产品668余万元,进入校园的农产品也达到了157余万元,推动农民户均增收1100余万元。让人民的钱包鼓了起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深刻领会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嘉峪关市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年均气温在6.7℃—7.7℃之间,本地土质不是太适合农作物生长,导致了农作物昨天刚刚浇过水,今天的地便裂开了缝子。但是在我们国家中科院的院士们的努力下,这片土地虽然不像东北地区的土壤肥沃,但是至少除了旅游业的经济带动,农业的发展也成了经济带动的主流。
截至2019年嘉峪关市实现生产总值283.4亿元,比上年增长6.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2219元。在这种良好的趋势下嘉峪关很快就会在经济上有质的飞跃。目前嘉峪关市已形成以冶金工业为主体,化工、电力、建材、机械、轻纺、食品为辅的工业体系。再加上由于地理区位优越,七十年代国家在嘉峪关设立的三个二级批发站,货物供应整个河西地区,后来辐射到青海的北部矿区、新疆的哈密地区和内蒙的额济纳旗。
听文殊镇石桥村的党支部书记讲起五5月1日举办的“梨花节”上,赏花拍照,骑行体验,秦腔表演,当地特色美食等等吸引了不仅是文殊镇石桥村的村民,甚至是整个嘉峪关的人民群众都来到了石桥村体验田园乐趣。书记讲到石桥村共有200多亩果园,园里的种类也十分多,早酥梨、苹果梨等等应有尽有。每亩产量9000多斤,每年可净赚6万余元。若是冷藏后反季节卖,便可净挣10万余元。
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是关键。振兴乡村,就是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嘉峪关市城市大、农村小,农村距离城市近,为发展城郊型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我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休闲、观光、旅游为重点的城郊型特色农业,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果树,利用农业景观发展特色旅游,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子。
2020年7月11日11:00 由市郊区工委、郊区工作办公室、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举办的“杏会文殊·遇见甜美”文殊镇文殊村第二届脆皮李广杏采摘节在文殊镇举行。 活动主题是杏会文殊·遇见甜美。活动主题为以文殊镇文殊村第二届李广杏采摘节为载体,宣传推广文殊村特色李广杏,扩大“文殊李广杏”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打造“文殊李光杏”品牌。助推文殊镇林果业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为实现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
文殊镇紧邻火车南站,紧靠嘉峪关市大型文化旅游项目——观礼古镇、方特欢乐世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文殊镇目前有展现田园风格的星级农家乐37家,乡土气息的星级乡村民宿21家,其中河口村双泉旅游度假村是我市最早的农家乐一条街,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原生态农家菜肴,找寻妈妈的味道,体验石磨碾子、大轱辘车、耕犁、土炕等,感受淡淡的乡愁,儿时的记忆,还可以采摘草莓、火龙果、人参果、葡萄等新鲜水果,购买乡村土特产。河口村年均接待旅游人数5万人次左右,旅游收入达到440万元。先后荣获甘肃省省级文明村、中国休闲最美村庄等荣誉称号。
春有百花望秋月,夏有清风冬舞雪。乡村旅游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蔚然成风。七十五间农家乐、农家旅馆以串联成珠的优势,装点在文殊的山水间,抚慰游客的身心。
烤全羊、手抓羊肉、土鸡、烫油面饼等各种招牌家乡土菜,掩隐在田园风光间,无不令人垂涎欲滴,在这里既能体验到“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赏农家景”的趣味,也能感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天然闲适。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46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