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第四天,我们来到了张掖市高台县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这次参观是我人生道路中与历史的一次有意义的对话,重温了峥嵘的历史,看到了众多的文物,听见了动人的故事,收获甚多,同时也是一次很生动、全面富有哲理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图为小分队全员聆听讲解 通讯员 赵乐 摄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陈昌浩、徐向前统帅下,进军河西走廊。蒋介石看到红军雄峙西北的战略态势,急命统治甘、青两省的军阀马步芳纠集十多万人,对西路红军进行防堵、围剿。红军指战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浴血奋战,历时近5个月之久,先后歼敌二万五千余人。但终因孤军作战,敌我力量悬殊,最后失利,红九军军长孙玉清同志和几千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西路军的命运与劫难,其担负使命之沉重和聚集矛盾之复杂,斗争之艰苦卓绝和历程之可歌可泣,构成了中国革命史上最动人心魄的事件。
图为小分队成员在看革命先辈遗留旧物 通讯员 赵乐 摄
参观时,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中,我仿佛真的去到了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难以抑制心中喷涌的情绪,几次泪目。特别是当我听到杨克明同志和妻子的故事时,眼中的泪水终于溢出了眼眶。当杨克明同志牺牲时,妻子远在千里之外,对丈夫的情况毫不知情,独自在家乡照顾公婆,抚养儿子,在公婆相继去世后,她只能与儿子相依为命。多少个不眠之夜,她凝视着丈夫中学时的照片泪流满面,抚摸着丈夫留下的书箱,苦苦地等待。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望眼欲穿,难见亲人面。她曾托付亲朋好友四处打听杨克明的下落,仍然杳无音讯,还不知道他已经就义。直到1985年这才收到了杨克明的《义士证明书》,50年的朝思暮想,50年的梦萦魂牵,50多年的追寻查找,妻子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昼夜思念的亲人,早已为了祖国解放和人民安宁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图为小分队全员聆听讲解 通讯员 赵乐 摄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在革命的危难之际,“大家”与“小家”之间,革命先辈们毅然决然选择了“大家”,牺牲小我,把自己的一切无条件的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为革命斗争的胜利贡献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力。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革命斗争的艰苦,中国革命政权来之不易;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当初任务的艰巨,更体会到无数革命先辈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和伟大。历史证明了我们的党是正义的、先进的、无私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不仅是抗战中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辉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图为小分队中党内同志重温入党誓词 通讯员 金杨 摄
在社会国情、党情、世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大学生党员,我感受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同时也深刻的感受到党员同志们身上背负的历史使命和肩上的责任,现在的我们不需要再像革命先辈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凝聚在他们身上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大学生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工作能力,以后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党员是学生的代表,更是党的代表人。因此我们大学生党员同志应当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从自身抓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学习,创新工作,全心全意为同学和他人服务,敢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不断的学习中自我完善。一个人入党一生一次,但要在思想上入党却是一生一世。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应该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及党性修养,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努力向先辈们靠拢。
图为小分队纪念馆前全家福 通讯员 李珏 摄
岁月如梭,当年的硝烟已经散尽,纷飞的弹雨已化为泥土,馆内如刀似箭的丰碑,见证了沧桑的历史。时间可能会冲淡记忆,模糊面容,但先辈们身上展现出来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出的红军精神、长征精神将永远闪耀,永远辉煌。我们青年学子会做好传承人,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47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