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艺趣童生”民间艺术调研实践队纸艺小队成员于7月3日至20日参访了浙江省瑞安市东源木活字印刷术展示馆,探寻木活字印刷术的古老手艺;并利用专业所长,围绕其创作广播剧《棠梨木历险记》,创新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丰富学前教育课程资源,增进幼儿家国情怀。
图为木活字展示馆内陈列字模板。阮潇禾 供图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屡受冲击;但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依然是这里7000多名百姓赖以生存的手艺,依然被完整地保存着。东源王氏木活字印刷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严守“字模用棠梨木,字体为老宋,刻字有刀法,捡字有口诀,排版有格式,印谱有宣纸”的木刻古法。2010年11月,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作为中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以“中国活字印刷术”之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趣童生”实践队积极响应我国《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来到瑞安市东源木活字印刷展示馆,深入探寻木活字刻字、捡字、印刷、成品等每一道工序中凝结着的沉甸甸的坚持与初心。
图为木活字展示馆外观。 阮潇禾 供图
在讲解员的话音下,一块块有着凹凸不平纹路的字模,似乎伸展着胳膊、流淌着血液,向实践队员展现着悠远而浓墨的画卷。据了解,瑞安东源的木活字印刷术之所以能够保存至今,归功于这里修订宗谱的风俗。即使在今天,每个氏族也都还保有祠堂和家谱。其中,家谱每过10年需要重新翻印、填补信息;而许多家族仍在使用木活字印刷技艺制作家谱。
图为吴师傅印制的木活字作品。 阮潇禾 供图
木活字传承人吴师傅捡字功夫十分了得。八个小小的字,师傅在黑压压、密麻麻的字盘中,仅用十几秒的时间便找齐了。只见,他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一副印有“艺趣童生 纸韵戏影”的作品。讲解员向实践队员介绍,除了中国活字印刷术流传的“君王立殿堂”捡字口诀,瑞安还有一套土生土长的“凤列盘冈体貌鲜”七言捡字律诗。这套捡字律诗由瑞安东源王氏家族三十世六房四王宝书创作。王宝书将“君王立殿堂”150字捡字诗缩短,创意编成了这首拆分为偏旁部首的捡字诗;并寓意以“凤”来配君王立殿堂的“龙”,形成瑞安独有的“龙凤相配”的木活字印刷捡字诗的特色。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木活字印刷技艺。 阮潇禾 供图
实践出真知。实践队员体验了木活字印制过程,发现这看似简单的“下刷”与“上刷”,实则蕴藏了师傅几十年的功底。每一个小小的环节,稍有一个不留神,就会“糊字”“破纸”……
古与今的取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实践队思考的问题之一。当下,以木活字为核心元素的文创产品,如扇子、挂饰、《三字经》等,让这个古老的手艺再次敲击了人们的心房。 “纸韵戏影”实践队以幼儿五大领域课程为主线,坚持“从历史走来,与世界对话”的主旨,将民间艺术更多、更好地搬上云端,自编自导一则儿童广播剧《棠梨木历险记》,讲述了一段关于木活字的奇妙故事,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成长在不同环境、背景下的幼儿带去欢乐的艺术体验。
通讯员 阮潇禾 沈心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50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