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甲骨惊天下,殷商文化贯古今
——“薪火不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7月23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薪火不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殷墟博物苑进行参观学习,以“探访殷墟故里,传承殷商文化”为主题展开社会实践活动。
殷墟,是商朝后期都城遗址,历史上称为“北蒙”,是甲骨文的发现地,而甲骨文正是其中最具文化特色的代表。
团队成员于9点到达小屯村殷墟博物苑,殷墟博物苑大门是按照甲骨文中象形文字“门”的构造建造的,外面镶嵌两个金龙,给人一种强烈的殷商文化气息。
进入博物苑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口巨大的方鼎,询问工作人员得知,这是已知出土最大的青铜器,拥有“青铜器之冠”美誉的司母戎鼎。工作人员介绍,司母戊是由隔壁武官村村民吴培文先生挖掘出土并上交给国家,它的出现,不仅是古时权利的象征,更让后人感受到商朝青铜器制造技术的发达,展现了古时劳动人民的智慧。接着,工作人员带领团队成员参观并讲述商朝的历史。起初的商朝,坐落于商丘,但由于黄河的泛滥,部落首领不得不放弃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将都城迁到殷(历史上有名的盘庚迁殷),造就了商朝的繁荣。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殷商时期中国的建筑风格,整体方方正正,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特别是红色的基调,彰显了古代宫殿的大气和尊贵,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殷商文明。
最后,团队成员参观了博物馆的其他地方,了解到了商朝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拿陶来说,普通民众在生活中只能使用黑色的陶器,而白陶主要是贵族使用。对于皇族,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制品(青铜代表了权利)。在农具方面,青铜农具数量极少,并且只用于耕种王室的土地,普通农民则只能利用木、石、骨,蚌等制品来劳作。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团队成员对殷商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体会到了殷商时期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文化。当时社会各方面相对繁荣,殷商文化频繁与周边文化交流,是中华文化最早的文化交流融合。繁盛的社会,带来的是文化的繁盛、技术的进步,此时的青铜器铸造技术达到一定峰值,甲骨文是汉字的鼻祖,它的发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但一些腐朽的陪葬、巫术也让我们意识到传统文化并非皆是精华,传承传统文化,不仅仅在于传承,还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54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