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阵阵,鸟语花香,走进那一个个从未被遗忘的村庄,在阳光下跃动的,是那一生不曾改变的家乡。十几年沧海桑田,记忆中的桃花源,也好似化了新妆,蒙着盖头静待你把她的改变一一道来。
7月10日至7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大务实践行小组支队辗转潍坊昌乐数个村庄,开展“探寻家乡变化,点赞美丽家园”的社会调研。家乡变化之大,令人有感而发。
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要致富,先修路。多少扶贫血汗总结出的真理,在家乡四通八达的水泥路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踏在坚实的路面上,总能让人忆起儿时在雨后泥泞的小路上玩着泥巴,堆着“碉堡”的午后时光;那时的路总是坑坑洼洼的,一场暴雨下来,来往的小推车、三轮车就会寸步难行,动不动就会陷进湿滑的淤泥中难以脱身。那时来叫卖的小贩在雨季时大都不会进入村中,仅仅停在村头打开大喇叭便开始播放“卖柿子”、“卖牛奶”等等震耳欲聋的叫卖声,这时各户人家就会派出他们的“小使者”,穿着雨鞋,一瘸一拐的跨过泥泞的路面,买了东西再一瘸一拐走回去,好不麻烦。
现如今,看着曾经的泥泞小路建上了平整的水泥大路,来往的小轿车带来微风,熟悉的叫卖声在家门口响起,使人不由感叹家乡面貌的巨大改观。不仅如此,道路的建成带来不仅仅的是面貌的改观,更带来了实打实的经济效益;我的家乡是工厂群和城区的交界处,从前没有大路的时候,工人们都是折转远处马路回到城区,现如今修了大路之后,直接带动了马路沿线村庄的经济,一条大路上开起了面馆、超市、宾馆种种商铺,现在,打工归家的工人们时常会骑着电摩走进餐馆,点上两瓶小酒逍遥自在。道路的建成无形之中促进了家乡的经济发展,生产的商品能拉出去了,外面的消费能带进来了,村民的生活也在路上来来往往的人车之中渐渐改善。
图为东尖村原有的泥土小路
图为东尖村新铺设的乡村公路
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种植技术的改善为务农而生的村庄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入村庄腹地时可以看到一座座整齐排列的温室大棚,据村民介绍,这种温室大棚可以实现在冬季种植作物,还可以拓展种植花卉、果树等,在消费旺季可以择优选取作物种植,也可以输出反季节水果提高利润。在得到村民同意之后,调研小队有幸进入大棚实地考察,大棚里温度明显要比外面高些,可以感觉到空气湿气很重,在地里种植的植物可以看出来长势很好,青翠的树叶挂着露水,一幅生机勃勃的样子。
在与村民交谈中得知,他们是在前几年才换上温室大棚,装上之后种的东西熟得快,能种的时间也多,自然卖的也就多了,在大棚安装的时候还有国家专门的技术人员过来指导,给予补贴,谈到这,一生躬耕田地的老爷爷咧着嘴笑了笑,不住得感叹国家福利待遇好,为扶贫政策叫好。居住在这个村庄的人们大都只会种地,其他营生活计很少涉及,大多时候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忙来忙去但是挣的钱却只够糊口,在推广了新的作物种植技术之后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腰包也鼓起来了,生活也就能过得更好些。
三、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经济能力的提升大幅提高了村民消费能力与生活水平。记忆中的家乡总有一口水井,每天要提着水桶去打水;记忆中的童年总有一架暖炉,慢慢看着新刷的墙面变得黝黑;记忆中的奶奶总要拄着一根拐棍,每晚都要在床上忍耐腿痛辗转许久。再回到家乡,才发现记忆中的那些苦涩,都已永远沉睡于记忆的长河中,被大家慢慢遗忘。井口封上了,换上了水龙头;炉子拆掉了,换上了燃气供暖;奶奶的腿疾也改善很多,不用再拄着拐了。村子的经济慢慢好起来了以后,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升是实打实的,基本每家每户都再也看不见烟筒里冒出的缕缕炊烟,闻不到刺鼻的油烟味了。
在村中闲逛时能看到很多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孙女出来玩耍,自从村后面建了几座工厂之后,很多村里的青年就进到厂子里打工,给家里添置了一件又一件的电器,也渐渐娶妻生子盖了新房,留下没多大的孩子让老人抚养。在树荫底下群聚玩闹的孩童和远处高耸入云的通讯基站与白漆铁皮的厂房形成鲜明对照,让人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家乡在十几年的时间变了模样,居民的生活也在逐渐变好,但这并不是家乡改变的终点,劳动力流出、留守儿童,老人赡养等等问题还仍待解决,扶贫工作也必须进行到底。十几年的时间我们等来了一个更加美丽的故乡,接下来十几年还要靠我们自己去为美丽新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量。
可以说,家乡在这几年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在我震惊之余,我认为家乡的这些变化无疑展示了中国这几年来的伟大成就,家乡的变化不过是中国2000多个县级城市中的缩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正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靠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66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