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6日,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决胜全面小康”历史成就观察实践队成员陈泽晴采访到了65岁的金洪涛老先生,在与老先生的谈话中,实践队员了解到家乡七十一年来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
从“朴素”到“斑斓”
衣服从古至今都是社会的缩影。
翻开老旧的相册,金洪涛老先生回忆道“当时人们的衣服主要是蓝、灰、黑三种色调,多是工农服和中山装,简单、朴素,缝缝补补能穿许多年,衣服小了就成了弟弟妹妹的新衣。”现在的衣服花样多、款式多、选择性多,除了要求保暖或凉快,还要合身美观,追求时尚潮流。
从“粗粮为主”到“营养均衡”
七十到八十年代初期,饮食多以粗粮为主。“以前常吃的就是山上的野菜和自家菜园种的蔬菜瓜果,每次做饭都是油烟满屋、烟熏火燎,碰上下雨天雨水打湿柴火,更是不方便生火。那时候一天两顿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每天都在为了解决温饱而辛勤劳作,但多数人依然营养不良,经常饿肚子。”老先生陷入沉思。
如今,做饭有了天然气、煤气灶,人们居住条件提高的同时,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吃饭不仅是要解决温饱,而且注重营养均衡。
从“毛胚”到“高楼”
在谈到曾经的住房环境时,为了更切身感受到这些变化,观察队员跟随金洪涛老先生回到了老家。那里还保留着过去的土坯房,墙壁上已经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不仅遇到暴风天气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居住条件很差,能够使用的家电更是屈指可数。“以前啊,电器用起来都得格外小心,谁家有电视都是稀罕的物件,逢年过节放电影或者有晚会,大家都挤去有电视的那户人家看看电视。”老先生看着房间里老旧的电视机说道。现在,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电器也成为每家每户的生活必需品,就连家庭困难的贫困户也根据政府政策搬进了新家。
从毛胚房到高楼大厦,不仅是住房的变化,也是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表现。
从“土路”到“水泥路”
“以前的路几乎都是土路,下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出行十分不便,出门基本靠走。”金洪涛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出行方式不断革新,土路修成了水泥路,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的出现更加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纵观七十一年光辉岁月,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时尚的家电,宽敞的住房,丰富的商品和良好的居住环境,给我们带来全新的生活体验。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步伐从未停歇,我们正向着光明美好的未来奔跑着。
文稿作者:罗颖颖
照片拍摄:陈泽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71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