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云涧青铜器制作技艺第十六代传人方长站于1983年高中毕业后,师从第十五代传人方占科,悉心钻研传统技艺,并融入现代技术,改进生产工艺,仿古而不泥古,求新而不失传统。传统失蜡法制作技艺,仅靠一辈一辈口传手授,不系统、不规范,方长站通过查阅资料,外出考察学习,请教专家,仔细琢磨,反复试验,做好记录。经过上千次试验,制作的仿古青铜器,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失音、失重、铜质碳化、红斑绿锈”的效果。方长站不仅是烟云涧青铜器制作技艺的实践者,更是这一古老技艺的传承者,他的徒弟有方长伟、方学锋、方卓灿、方艺锋、方国峰等十几名,有11名徒弟已获得河南省工艺雕刻高级工职称。
我们在访谈中问到老人家有关青铜铸造的工艺,老人家提到了失蜡法,以失蜡法铸造青铜器, 模成则器成一半。不禁感叹,自古口耳相传的智慧历久弥新,千年前的技法依然影响着当代的生产,青铜鼎不仅是器物,还是中华文明成熟的象征,有时又不禁悲叹,过于早熟的文明不得不滞缓他们的发展,以此获得稳定的社会结构,然而滞缓的文明不得不牺牲他们的先知者,青铜是谓重器,春秋战国互相征讨,因问鼎之事流了太多的血。因而,青铜器中又留有太多历史性的寒颤,斑驳的纹路藏着太多的故事…
看到方师傅像我们展示的仿古青铜器,仿佛追忆起了历史。青铜工艺曾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中最为璀璨的技术明珠,青铜的铸成意味着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权力在神秘哺育下的生长,意味着中国材料发生了质变,意味着朝代的更迭。先当今,能否保留下传统的青铜器制造方案,都是一则悬而未决的问题。作为非遗文化,烟云涧青铜器制造者们自发学习,强调责任,力求继承技艺。
藏金于火,把历史的风韵重塑,每一道工序都是对时代的追忆,思绪飘然至此,便在文明方面发掘出了现代青铜制造技术的深刻意义,它的价值几乎是文明再现的价值。
从当今的时政热点话题—脱贫攻坚来讲,乡村手艺乡村技术是脱贫致富的最佳动力,方老师傅在访谈中提到,近些年政府对于他们村子的关注和扶持,使得大多数村民通过青铜器制造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我想,非遗文化从来不是一纸空谈,它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当我们合理的运用,振兴非遗就是拓展乡村新形势的完美答卷。
有人将仿制技艺分地区编成小句:莆田鞋,云霄烟,青岛的刀剑,买鼎就到烟云涧。这足以说明,人们对于烟云涧青铜仿制技艺的认可。
匠人岁月里的火焰正熊熊燃烧。
最后,方老师傅邀请大伙一起来村里逛逛,去看看他们的生活,看看青铜器生产,看看青铜器文化。烟云涧大概也将貌如其名,成为洛阳乃至河南数一数二的文化输出地,一乡一镇一村的文化崛起意味着中华文化的自觉力量正在转型,文化将深刻影响经济形势,继而文化创作、生产制造行业也势必迎来春天。然而现在烟云涧青铜器制造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无论是集成化发展还是线上销售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这也是中国传统手艺、非遗文化传承要面临的桎梏。
非遗传承,使命在肩,这应当是人人有责的事情。我想,作为一名学生,一名普通的非遗文化爱好者来说,去了解非遗文化,见证非遗文化发展便是最高期待。这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文字作者:徐文山
图片作者:烟云涧青铜制作采访小组制作
实践团队:洛阳师范学院“发掘黄河文明,实现乡村振兴”暑期实践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71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