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浪花翻涌,青年勇立潮头——二十一世纪,时代赋予了这代青年更多的选择,同时也赋予了他们崭新的责任与使命。可无论时代如何变革,先辈们筚路蓝缕,后浪们激流勇进,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有着同一颗炽热的报国之心。虽然羽翼尚且稚嫩,但总有这样的一群青年,为报国而努力修养品德,他们将爱国落实于行动,为了家文化的复兴,为了伟大中国梦的复兴,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家是国之基,老人是家之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正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是家道家风的传承人。特别是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见证了共和国的风雨历程,对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均有切身的体悟;他们是时代的宝藏,是每个家庭乃至整个国家的传家宝。
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东江嘴村,总人口4325人,60岁以上1026人,80岁以上143人。因企业外迁、劳力外出,常住人口老龄化突出。村两委重视敬老工作,于2020年5月开办了老年食堂,为8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爱心午餐,并为有需要的老人送餐上门,解决了老人用餐难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希望对老人有进一步的关怀,解决其孤独、需要心灵呵护的问题,在安基金、雨花公益等单位的支持下,开展“青春助老传家风”系列活动,鼓励青年志愿者亲近老人,倾听老人言,陪伴银龄心,以青春活力激发老人的生命活力,以老人之德帮助大学生做好人生规划。 2020年7月10日,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6名优秀学生来到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东江嘴村,秉承“诚”“毅”“勤”“朴”的校训,为期两周的青春助老——“艺起传家风”暑期志愿服务活动正式开展。
在14天的实践体验过程中,浙江雨花老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及北京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向志愿者们传授了陪伴老人的方法与其意义;以东江嘴村老年食堂为主要场地进行志愿服务;在吴山雨花斋学习体验了陪伴老人、送餐服务等相关志愿者工作;走进东江嘴村各老人家中倾听老人故事,领略老人家风,并对“口述家风”进行搜集、整合与制作。以“诚”助老
当看到“青春助老传家风”志愿活动的招募公告时,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学子们以一颗纯净的善心,积极投身于这项公益服务当中。
对老人进行走访前夕,志愿者们进行了三天关于如何陪伴老人的志愿服务培会。此次培训由十方缘基金会的黄金颖老师主持,通过理论指导、互动体验、情景模拟、实地观摩等形式,让志愿者们逐渐掌握了倾听陪伴老人的方法。
孝亲是爱之源点。当学生们走近老人,他们由一颗爱心迸发出各种能力——为老人画像,亲手为老人包包子,兴高采烈地为老人送桃子,陪老人一起在江边漫步……古人云:“一念不生谓之诚”。在陪伴老人过程中,没有自己的想法,仿佛与老人融为一体,每个年轻人深深地感受到每一个生命都是无可替代的,所以在聆听时不去分析、不去评判、不下定义,只是真诚的爱与陪伴。
以“毅”助老
“士不可以不弘毅”,敬老助老的使命任重而道远。本次活动共十四天,分两期进行,其中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全程参与。在活动中期,在志愿组织的协调下,学生们共三次到吴山雨花斋参与为空巢老人上门送餐服务及雨花斋堂食服务。七月的杭州阴晴不定,时而骄阳似火,时而大雨倾盆。在长期送餐志愿者的带领下,学生们骑着单车,风雨无阻地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有的老人住在老城区,七八层的楼梯爬上爬下,大家早已汗流浃背。身教大于言教,在敬老志愿者身上,学生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坚持。志愿者们日复一日为老人送餐的义举,深深地触动了他们稚嫩的心。“因为有人在等待,所以我们不会轻易放弃。”他们如是说。
以“勤”助老
上午十点半,东江嘴村老年食堂正式开餐,餐盒与打菜的铁勺碰撞出美妙的音乐。打餐的人与平日有些不同,往日为老人打餐的阿姨换成了一个个青春洋溢的面孔:从清早开始,学生们就参与到食堂后厨的餐饮准备工作中。洗菜、切菜、淘米,为老人盛饭,待老人们全部离开后,学生们又开始打扫餐厅卫生,进行收尾工作。
曾国藩说:一个家族兴不兴旺,取决于子孙后代三点——有没有早起、做不做家务、读不读圣贤书。曾经在家中“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全家“掌上明珠”,来到东江嘴村后,每天都早起到食堂诵读《弟子规》,在餐厅习劳,并将遍布尘埃的老年活动室打扫得一尘不染。青年人的助力,如朝阳般照亮了老人们夕阳的生活,让老人的落日余晖更加华美璀璨。以“朴”助老
“我不想吃苦瓜。”
看到餐盘里黄绿色的苦瓜片,小周的脸快皱成了包子,可是一想到食堂中用惜福水将餐盘光盘的老人、将地上饭粒拾起的志愿者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一下子浮现在脑海,他咬咬牙,一口气把苦瓜都吃光了。在家与苦瓜绝缘的小周,在这次志愿活动里,不仅接受了苦瓜,更学会了吃苦。从刚开始连早起都很困难,到后来顶着烈日上门陪伴老人,不知不觉,学生们有了适应与接纳的能力。面对简陋的条件,他们再没有最初的挑剔与不满,更多的是知足与感恩。
在14天的志愿服务中,学生们陪伴了许多老人,也倾听到许多故事。有的老人为祖国的发展尽心竭力,曾获得国家级的奖项,一生奉献,忘却自己;有的老人一生务农,勤恳朴实,熬过了岁月的苦难,对现今的盛世满怀感恩;有的老人已经六世同堂,儿孙膝下,常享天伦之乐;而有的老人却遭子女冷落,独守空巢……作为倾听陪伴的志愿者,对老人的讲述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只一颗全然陪伴的心。当老人将自己的经历和盘托出,这份信任是如此珍贵。老人握住孩子们的手,那温热的手掌抚平了年轻人所有的情绪。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就有着如山般安稳的力量。每一个老人都是一本厚重的书,值得所有后辈细细品读。他们年事已高,再难行步敏捷,再难将来人的眉目看清,但仍然会在棋局上游刃有余,谈起自己过往的岁月也仍然神采飞扬。在那一刻,他们的心和青年人的心是那么的近,这是同样的赤子之心,只不过在年轻与衰老的两具身体里。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命脉。在中国人口极速老龄化的趋势下,孝道的践行从道德层面逐渐演变为一个社会层面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文化的建设,把爱家与爱国统一起来。纵观中国目前的养老现状,中国的养老模式以“居家型养老”为主,本意上这种模式更适于家风家教的承传。然而,随着传统文化的丢失,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现代人养老观念悄然改变,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的生活难以保障——如何养老?如何传家?这俨然成为了中国社会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这便是此次社会实践的意义所在。当今社会形势下,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被倾听。他们一生中蕴藏着丰富而鲜活的故事,那些久经岁月磨砺的品质,值得被记录、被细心收藏。也许在未来,会在社会中衍生出新型的工作群体。而在当下,青年人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每一次倾听陪伴,都是一次爱心的发射,就像一粒美好的种子,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终将盛开成一片花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73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