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紧握手中笔点墨绘出心中情
——洛阳师范学院非遗调研队采访舞阳农民画传承人王文浩
随着商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非遗保护迫在眉睫,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师范学院非遗调研队队员于7月23日采用微信视频的方式,对舞阳农民画传承人王文浩老师进行了线上采访。
王文浩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幼承家训。中学时期他就在县文化馆的组织下参加了农村壁画运动并参与筹办农业展览馆,2008年,王老师发起并成立公益性社会文化组织“舞阳农民画创作研究会”,从事文化事业近六十年,他履经了舞阳农民画发展的全过程。
农民画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诗画满墙运动,内容多以大丰收为主。舞阳农民画于70年代后期逐步趋向成熟,70、80年代初提出让农民画回归民间艺术传统的概念,题材向表现农村现实生活过渡。王文浩老师在采访中说道,舞阳农民画之所以多次被选用在公益广告中,正是因为它回归民间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在他的精心指导下,舞阳农民画多次入选全国展览,或选送出国展出,部分作品被国家收藏或选入大型画册。
谈及农民画的文化属性,王文浩先生说是亚民间文化形态,因为其创作者不仅有深厚的民间文化积淀,同时也接受过系统美院的教育。他认为舞阳农民画应当是民间艺术与主流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采访中,王文浩老师也提到了他为舞阳农民画未来发展提供的三个方向,一是继承民间艺术传统,二是描绘现代艺术观念,三是表现现实生活。总结为十个字: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
人生如红日,朝暮在奉献。王文浩老师一生致力于舞阳农民画的创作和推广,在艺术创作上不断追求更高更好。2016年,王文浩老师不顾76岁的高龄,编写并印发了《书法艺术漫谈》,亲自巡回全县14个乡镇,不辞辛劳的为农村中小学书法教师进行培训,并且通过举办美术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批美术人才。
2019年,王文浩老师筹资建设舞阳农民画展示传承馆,在谈及建设传承馆的初衷时,他说道:“工业化电脑时代的到来使民间美术迅速消亡,舞阳农民画就是以民间绘画为根基,广泛汲取民间艺术的精华,是一种创造性的集成,创新型的发展,如果在我们这一代把优秀的民间艺术丢失了,必然愧对祖先,愧对后人。”然而,农民画面对的现实是后继无人,这也是许多非遗正在共同面临的困境。
在采访中,王文浩老师还向我们非遗调研队的队员展示了他所参加和举办的一些活动,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艺术创作的敬畏之心和热爱之情。王文浩老师年近八旬仍在为文化建设,为公益事业倾尽心血、努力奋斗。于我们而言,有一份光、发一份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尊重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我们一直在路上!
文字作者:张炀梵
实践队伍: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非遗调研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80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