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师范学院暑期非遗调研队寻访“大弦戏”传承人韩庆山
7月26日,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非遗调研队小组成员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了线下调研,此次我们寻访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弦戏”的第一代传承人——韩庆山。采访当天,年过花甲的韩老师还在进行排戏的工作,因为时间原因我们的约访在下午两点,期间老师也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本人非常和蔼可亲,我们也看到了他对大弦戏真实的热爱。
大弦戏,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剧种。在唐代唐明皇,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兴起了大弦戏,唐明皇本人爱听戏,于是组织三百多戏子唱戏,后来又到了宋代,赵匡胤执政时期融入了大洪拳,此拳粗狂泼辣,古朴浑厚,气势波澜壮阔。后来又到了元朝,融入了蒙古人的风格,到明代有了正式的班底,到清朝才正式出了名。在民国时期真正走出皇家园林,来到民间。由此说来,大弦戏本是皇家曲目,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大弦戏。
在采访过程中,老师也一直在强调:“大弦戏是在历史长河中慢慢变化的,形式在变化,为了生活或是其他原因也在变化,比如吸收了罗罗腔、昆山腔等,现在这些剧种有的已经消失了,但在大弦戏中还完整保存着。”在变化过程中,一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保存下来的已所剩不多,之前的300多首曲牌到现在流传下来只剩100多首了,传承之路漫漫修远兮。
当我们问到韩老师大弦戏传承有什么困难时,他说到:“传承这个事儿急不来,不是一两年的事儿,我会把它传承下去,不能辜负国家的期望”韩老师现在已经有五个徒弟了,每个徒弟也都有自己所在的剧团,一直在做传承这件事,如果他们不忙那韩老师就会把技艺再传给他们一些,就这样循序渐进地来。另外,韩老师他们五年一收徒,经过三个月考核,留下来四五个好苗子继续传承大弦戏。,这样的传承方式从未间断,传承工作真的做的很好。
除此之外,非遗成员还问到演员们的生存问题,韩老师和徒弟们收入勉强能糊口,也因为今年疫情的原因没有在演出,他们常年演出的时间还比较正常,秋收时间和夏天几乎不演,其余时间也都在演出,因为滑县古会较多,对大弦戏的生存也有一定的帮助。政府也对大弦戏有所帮助,每年安排固定的场次,如果演不完那就下乡免费演出,回来上报政府可以拨资金。这样虽然维持了生机,但终究不是办法,演员们的生存之路还需另找途径……
这个地方剧种很少有人听到或者听懂,因为是方言更难走进大众视野了。现在大弦戏并没有利用新媒体传播,此次调研之行,让我们更加了解大弦戏,我们会尽最大努力让大弦戏重新充满活力。
希望大弦戏可以重拾几千年前的那份荣耀,重拾风光,走进大众视野!
文字编辑:赵若云
照片来源:传承人提供
实践队伍: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非遗调研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85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