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寻访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印记”中的非遗文化之昆曲小分队走进浙江昆剧团,探秘“百戏之祖”——昆曲,以期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忆往昔,记传统戏曲焕发活力
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剧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千百年来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去追寻这朵“兰花”的幽香。
1956年,浙江昆剧团正式在杭州成立,自此开启他们的新征程。随着自排自演的传统昆剧《十五贯》大获成功,被《人民日报》称为“一部剧救活一个剧种”,让更多的人由此看到了昆曲的魅力和潜力,各地的昆剧团纷纷成立,引领昆曲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回顾百年历史,浙江昆曲团始终围绕在这朵“兰花”四周,借助青春力量和创新思维一路呵护浇灌,让昆曲走过百花齐放的残酷竞争,走过战争时期的动荡不安,走过无人传承的寂寂无名,最终能够以崭新的姿态盛开在我们面前,让更多年轻的生命重新领略昆曲的魅力,成为传承昆曲的“护花使者”。
看当下,助魅力昆曲走进校园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浙江省文化厅及其所属各家院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大力推进传统戏剧的保护振兴,整合戏曲教育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
因此,十数年来浙江昆剧团大力开展“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校园内开设《幽兰讲堂》,丰富了校园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传统戏曲文化的影响力,让年轻一代了解甚至爱上了昆曲艺术。
据团内成员介绍,近年来浙昆的步伐也迈入了大学校园,还为大学、大专院校成立昆曲社团,同时不遗余力地支持学校建立多种类型的戏曲兴趣小组、学校戏曲社团、戏曲工作坊和戏曲传承基地等,让学生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参与戏曲体验、学习和实践。
当传统与现代相碰撞,当观众变成主角,当昆曲与更多热爱者相遇,非遗戏曲通往常态化的道路也就有了更多的接口。
望未来,让年轻声音唱响非遗
或婉转、或高亢的唱腔在昆曲小队的走访期间响起,暑假期间正是浙江昆剧团“跟我学”昆曲公益培训班的开班时间。近期,浙昆正在对报名学生进行面试。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没有了解昆曲,又怎能知道昆曲的无边春色?昆曲小队了解到,自2016年起,浙江昆剧团面向全国各地招生,组织起“跟我学”昆曲公益培训班。这是浙江昆剧团为昆曲爱好者提供学习昆曲历史、昆曲文化和昆曲艺术的机会之一,也是他们为经典永流传而做出的努力。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幽兰讲堂》系列下开办的活动,“跟我学”昆曲公益培训班由国家一、二级演员亲身教学,兼具舞台表演与乐器演奏两个不同的方向。从五岁的小娃娃到十五岁的青少年,从成人班到订制班,浙昆从各个角度出发,尽可能为昆曲爱好者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昆曲训练渠道,从而促进昆曲艺术的更好发展。
在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中,浙理工学子真正认识到浙江昆剧团正在戏曲传承的道路上坚定向前、越走越远,为中国昆曲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为浙江文化强省建设添砖加瓦。保护非遗、传承非遗,更重要的是要将非遗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基因凝炼出来,成为推动非遗向前走的强大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89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