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通讯员:邹璐 毛琛 王淇莹)民间有谚语:“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悠长的历史文化孕育着无数的传统手工艺,石鼓油纸伞便是其中之一。7月29日,湘潭大学商学院赴湖南省长沙市、湘潭市暑期社会调研团一行抵达湘潭宇昌工艺伞业有限公司,了解当地石鼓油纸伞工艺的创新型传承和文化产业脱贫攻坚的具体情况,并近距离参观了石鼓油纸伞工艺的选材和制作过程。
图为团队成员造访石鼓油纸伞第五代传承人周汉宇图片
清晨9点,领略着石鼓镇的细致容颜,调研团成员抵达了石鼓镇的坪上村。带着些许敬畏,调研团成员造访了石鼓油纸伞的第五代传承人——周汉宇。在周汉宇先生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整个油纸伞的制作过程,“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纸伞,需要经过削伞骨、绕边线、裱纸、上柿子水、收伞、晒伞、绘画、装伞柄、上桐油、钉布头、缠柄、穿内线等80多道工艺。这样精心打磨出来的油纸伞挡阳遮雨、坚固耐用,一把好的油纸伞能用几十年。”周汉宇先生讲到。在欣赏石鼓油纸伞的制作过程、赞叹工艺人精湛技艺的同时,周汉宇先生也向我们介绍到石鼓伞制作的工艺人均是当地的老百姓,通过向当地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和针对性的培训,致力于打造产业扶贫链,以产业带动地方脱贫。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油纸伞制作过程图片
随后,团队成员与打造石鼓油纸伞产业链、振兴乡村经济项目负责人周乐对石鼓油纸伞的创新型传承的模式与路径进行了探讨。“每一个非遗,都是一个品牌,我们创建宇昌工艺伞业有限公司的过程是无比艰辛,但为了文化的传承,也为了能够助力脱贫,我们还是咬牙挺过来了”。周乐先生讲述到。作为新一代的石鼓油纸伞工艺传承人,周先生既承担着帮助附近村民脱贫的责任又怀揣着将石鼓油纸伞推广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梦想。
“我们最开始只是搞批发,销售给线下的商铺,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古风文化的盛行,我们逐渐的开始与湖南省的各大旅游景点合作,比如韶山、铜官窑。并且我们也在逐渐的开始往线上发展,利用电商平台来进行油纸伞的销售”。当谈及未来的期许时,周先生的眼里,盛满了光芒,他认为要在做好每一把伞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大力宣传石鼓油纸伞,提高石鼓油纸伞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图为团队成员与石鼓油纸伞第六代传承人探讨图片
借助文旅产业优势,助力精准脱贫工作,带动贫困地区发展是一个普遍共识。通过实地调研,团队成员了解到在近两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中,非遗传承人周汉宇把握住时代趋势,助力石鼓镇脱贫,培训、扶持了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实现了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万元。非遗传承人周乐采用B2B2C与线下直销两种运营模式,借助阿里巴巴、京东等进行线上交易、直播带货。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打造湘潭石鼓油纸伞品牌化,宣传湘潭本地优秀文化和加强地方特色产业。
图为湘潭大学商学院赴湖南省长沙市、湘潭市暑期社会调研团与石鼓油纸伞第五代传承人在宇昌工艺伞业有限公司内的合照图片
一伞一世界,石鼓油纸伞是石鼓镇最具代表的文化传承的载体及产业发展的主体,团队成员期待石鼓油纸伞被更多的人看见,被更多的人喜爱,真正成为“民族的油纸伞,世界的油纸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02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