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调研走近海洋水族工程创新技术中心
7月25日,三点水海洋环保团队来到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海洋水族工程创新技术中心进行实地调研。
海洋水族工程创新技术中心
深圳市海洋水族工程创新技术中心(以下由“中心”代指)由深研院与深圳高盛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立于2019年。其功能以科研、中式、科普为主,以生产为辅,其团队依托深研院的优势,充分发挥研发力量,构建产学研创新平台。
目前平台业务主要为:海洋生物繁育与保护、水族工程、海洋场馆输出、海洋科普研学、水族艺术造景。
一、平台优势
中心地理条件优越,紧邻大亚湾,拥有众多合作伙伴,包括数十家海洋馆与旅游景区。其场地划分包括了水母繁育及生产车间、救护海龟暂养区、珊瑚培育室、海洋生物繁育生产区,水族造景展示区等。
我们所参观的,便是前两者。
二、水母繁养及生产车间
水母繁养及生产车间是国内最先进的水母培育技术中心之一,也是国内最大的室内水母繁育场地之一,拥有逾20种人工繁育的水母,包括煎蛋水母、火箭水母、钟水母、彩色水母、澳洲斑点等。
据张凯富老师描述,车间内水母主要用作观赏展示,将输出到全国各大海洋馆和动物园。
有一些水母温顺可触摸
水母随水飘荡,看似会动,实则没有游动能力。为养殖水母,需要在养殖缸内模拟洋流,若是失去“人造洋流”,水母便会堆叠沉底。
“水母如何觅食?”
水母没有口腔,它是利用触须觅食,然后输送到消化囊。水母没有眼睛(拥有点眼),但能感知微小的震动,喂食之后可以观察到它们的触须立刻伸展开,将接触到的食物通过触须内的管道,传送至伞状体底部的消化囊。如果消化囊吸入空气,该水母将极易死亡。
另外,水母的触须上有着几亿个针刺——“有时候打包触须掉在外面,不小心抓到,就非常疼。”
参观车间
张老师为我们讲解
水母的养殖不仅需要知识和磨炼,更需要耐心和细致。水母的各阶段变化需配合不同的处理手段,研究人员须每天进行观察,判别现阶段成熟的个体,逐一挑选并及时转移进入下一个阶段培育。
原来,需要通过改变环境来催化,水母才会从一个形态进入另外一个形态,先从浮浪体——水螅体——碟状体——小幼苗,才能去养殖车间进行养殖。
水螅体
水螅体,他们需要生存在较差的水质中,让它们感受到死亡威胁,才会迅速分裂,否则将一直处于安逸状态。
睫状体在催化箱
培育过程需要每天观察,判别出快成熟了的个体,准备逐个挑转移进入下一个阶段的环境。
掌握技巧后,水母其实不算难培育,只要饲喂方式(饲料是冻干虫卵)和环境调节得当,它们普遍成长很快。
但是水母也有一个缺点:寿命较短。它们普遍只有几个月的寿命,并且比较脆弱(水分95%),每天需要喂养至少两餐,否则就会“缩水”。在运送途中也需要足够的冰块保持水温,为它提供舒适的环境。
催化中的冻干虫卵
催化并稀释后正在游动的虫
三、救助海龟暂养区
张凯富老师观察海龟
这里是海龟求助保护中心,救助了二十余只因为各种原因受伤的海龟,可惜在16年山竹台风来临之时,海水倒灌,基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一部分海龟也趁此溜回了大海。
其实他们救助的生物不仅仅是海龟,还包括鲸豚类、珊瑚等等,保护这些美丽的生灵,也要依靠大家的力量!
经过人类救助的海龟,对我们产生了信任和依赖,当它们再次回归大海的时候,可能会忍不住想要靠近见到的人类,这使它们更容易再次受到伤害!宣传海洋知识,让更多人意识到个人行为在环境保护中的的重要性,任重道远。
四、未来展望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意外发现其实基地外的景色美得出乎意料!
最后,经过对于基地的调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们与海洋生物之间其实是紧密相关的,关于动物的繁养与保护,我们可以通过救助的方式给海洋生物提供帮助,但是大自然的生物也有自己的一些生存规律,所以我们在日常中就要提高自身的海洋保护意识,使海洋生物免受伤害,不到必要的时候我们不要去干预,否则会对他们的未来生存造成影响。
同时仅仅只靠深研院这样机构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有更多相关的海洋公益组织,虽然可能不能像深研院一样提供如此的专业的技术支持,但是可以通过日常宣传和举办一些活动提高人们对于海洋的认识,提高对于海洋保护的意识,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在海洋保护这一块我们依然有很长的一条路需要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04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