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这条盛满岁月的小路,走进这个拥有着悠长记忆的小村庄,去寻找那段在历史长河中无法抹去的一段记忆。
今天的我们,要去探访的是王村镇西埔村,也就是当初文学巨匠蒲松龄著成脍炙人口的《聊斋志异》一书时的居所。村中现在依旧保留着当年蒲松龄先生在毕家教书时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蒲松龄书院。抚摸着这些经过岁月洗礼的一桌一椅,细细品味这精致的雕花,他们仿佛在诉说着当年富甲一方的毕家是多么辉煌。当年的毕家家财万贯,科举连第,得到前后三代皇帝的封、赠、褒奖圣旨33道。我想,这也许也是当年蒲松龄先生居此30年,教导毕家8位子孙的原因吧。如今的毕氏故居仍能依稀看出已经逝去了的辉煌。当年的蒲松龄在闲暇时常去振衣阁观赏奇景,寄托情思,在此编写了《小学节要》《宋七律诗选》《日用俗字》等许多启蒙教材和通俗读物。
采访村落中的老人,他们对蒲松龄先生,对当年的毕家大都能侃侃而谈,这段历史仿佛在他们出生之际就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他们的血脉之中,一代一代,流传至今。历史的脚步大步向前,当年的毕家虽得善终,但毕家遗址却没能躲过当初“文革”的摧残,当初毕家子孙万代视为传家宝的圣旨在被查抄烧毁之后仅有4道得以幸存,但流淌在现在的西埔村人的血液里的是与生俱来的和这个村落,和当年的联系,那些物件,虽是他们情感的寄托,但最重要的,是内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08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