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课堂 情暖童心
——政法-教育-数信三院联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七彩课堂圆满结束
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给杨蒋村的留守儿童带来更加优质、多元的艺术教育,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其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针对现如今农村的艺术教育资源紧缺,难以满足农村儿童的艺术教育需求的现状,“普法宣传进乡村,七彩课堂助成长”江西师范大学政法-教育-数信三院联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因地制宜,于7月13日至19日,在杨蒋村开展了最受当地民众和儿童欢迎的七彩艺术课堂,为杨蒋村乡村文明建设添砖加瓦。此次艺术课堂主要包括音乐、舞蹈、手工、绘画四门课程。
童心名曲,歌声悠扬
荷香阵阵,骤雨停歇,在明朗的天光中,音乐课缓缓拉开了帷幕。实践队队员陈易煌精心备课,对《绒花》的演唱做出了详细的解说。其中,陈易煌重点介绍了歌曲的胸腔发声方式、气息控制以及歌曲情感把握。陈易煌强调,《绒花》是一首带有叙说性质的歌曲,调式的丰富变化促使全曲音乐情感逐步递进,从对绒花高洁品质的歌颂到浓烈亲情的迸发需要孩子们仔细去体会。孩子们不断调整自己在歌曲开头和转音处的发声方式和气息,同时认真琢磨了《绒花》深沉壮美的情感语言。在课堂最后,孩子们上台集体展示了今天的歌曲学习成果,并集体选举出了两位“绒花小主唱”,由“绒花小主唱”领唱,其它孩子们跟唱,共同完成了歌曲合唱。在悠扬悦耳的歌声中,音乐课告一段落。
舞动青春,圆梦未来
舞蹈课《大梦想家》旨在展现少年儿童敢想敢梦的纯真态度。课堂伊始,实践队队员钱圆丹就带领孩子们进行了舞蹈前的热身运动,以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然后,钱园丹开始舞蹈动作分解教学,待孩子们熟悉之后,开始尝试整段连跳。在复习课上,钱圆丹仔细观察了孩子们的舞蹈动作,她指出,孩子们目前最大的两处不足分别是细节动作的卡拍以及跳舞时的表情神态管理。针对这两个学习难点,钱圆丹老师采用了“分组比拼,相互观察”的方式解决,在孩子们你来我往的助威和欢笑声中,舞蹈的最终呈现效果有了较大的提升。在课堂最后,钱圆丹引导孩子们自行设计了一个“Ending Pose”,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印证了《大梦想家》舞蹈“敢想敢梦”的主题。
心灵手巧,变废为宝
为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懂得废物的回收利用,7月18日上午,钱园丹给孩子们上了一堂主题为“水果套变变变”的手工课。这堂课使用的材料是水果套和矿泉水瓶等生活中常见物品,实践队队员们就地取材,通过废旧物品的二次利用来达到宣传环保、促进绿色生活方式的目的。水果套在队员手中变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矿泉水瓶稍加改造即是一个花瓶,这让小朋友们大为惊奇,跃跃欲试想要动手制作插花。在教学组队员们的耐心指导下,认真的孩子们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动手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花朵,顺利的把一个个废旧水果套变成了一束束插花。他们手捧着花瓶,脸上洋溢着喜悦。天真烂漫的笑容,也让队员们发自内心的笑了出来。
展开想象,共绘蓝图
童年离不开色彩斑斓的画笔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在绘画课堂上,实践队队员杜汶静以“写给亲人或祖国的一封信”为主题开展艺术教育,利用油画棒和刮刀让孩子们刻画出他们心中的国和家。活动伊始,实践队队员杜汶静给孩子们示范如何使用胶带固定画纸以及上色问题,孩子们围坐一圈认真观察。示范完毕便分发画纸,孩子们纷纷动起手来作画。有的孩子在纸上画了“我梦想中的家园”,有花有草还有好大一块绿茵地;有的用红色油画棒画了一个大大的爱心,下面写上“China”,表达对祖国深深的热爱;还有的孩子画了彩虹,期盼“风雨过后见彩虹”的美好未来。五彩缤纷的画笔和一张白纸在小朋友的手里开出了璀璨而绚烂的艺术之花。通过用心的制作,小朋友们完成了他们的作品,在课堂结束时大家一起拿着画作合影留念。
艺术教育能够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让艺术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暑期生活,还增进了他们在艺术上的感受力和创造力,从而促使其全面发展。这次的艺术课堂活动在所有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完美地告一段落。(图文/江西师范大学政法-教育-数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12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