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山东理工大学青青小草“助力垃圾分类,共建美丽乡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走访以及垃圾分类知识宣讲的方式,分别对滨州市博兴县纯化镇三教村和无棣县埕口镇东关庄村调研及宣讲,进一步了解农村垃圾分类的现状。
团队成员朱志晓来到滨州市博兴县纯化镇三教村进行走访调研。初进该村便发现该村使用的是原始的单一种类垃圾桶。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朱志晓从村民那里了解到,该村前几年没有任何关于垃圾的设施,导致很多河流成为了“垃圾河”,水产养殖大量减产,对村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为此村委会自发购买垃圾桶和相应设施,快速建立了环保部门,加强对环境的治理。在采访完多位村民,对本村的垃圾处理情况和村民意识有所了解后,朱志晓来到了村委会。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村民
朱志晓首先向村书记说明来意,村支书对此表达了欢迎和支持。从书记的描述中,团队成员得到了更加详细的了解:三教村非常重视居民的生活环境,一直推进垃圾处理的政策。书记得知团队成员要宣讲垃圾分类的知识后,主动提供投影仪等设备,为宣讲大大提供了便利。
夜幕降临,实践团在村里支起了投影仪,向村民播放了准备好的垃圾分类宣传片。村民们在观看宣传片后表示获益匪浅,宣讲取得良好成效。
图为实践团成员播放宣传片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李雨航对无棣县埕口镇东关庄村进行了走访调研。他发现该村街道处每间隔二十米左右就有一个垃圾桶,都是单一的绿色可移动垃圾桶,上面虽印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字样,但垃圾均为混合投放并未分类。团队成员李雨航向乘凉村民发放调查问卷并且向其了解该村日常垃圾处理情况,据了解,该村自2014年放置垃圾桶至今,村民将垃圾用塑料袋打包投放到垃圾桶,但是对于废电池、体温计等重金属垃圾也是同生活垃圾一同处理,并未进行分类。
随后,团队成员李雨航采访了东关庄村长,据村长描述,村中聘有环卫工人,每天早晚各出勤一次,垃圾车两到三天来清理一次,村内环境已经得到了改善。谈到分类,村长表示政府有相关政策,但目前仍处于初步阶段,由于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实施起来有困难,政府会派遣人员来村内进行知识宣讲,相关垃圾分类的设施安放也在推进中。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长交流
在了解了该村关于垃圾分类实施及效果的大体情况后,团队成员有针对性的向村民简单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讲解垃圾分类的作用以及重要之处,并分发了印有垃圾分类宣传单页。
两地乡村的实地走访,体现了我国一部分乡村的缩影。而如何真正的实行垃圾分类垃圾,让垃圾分类实行的薄弱困难点真正的植入环保概念,这一问题是值得我们每一位社会公民实践与深思的。当然,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这些困难终会被克服,给垃圾分类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21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