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为响应党中央脱贫攻坚的号召,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主题内容;探寻家乡扶贫特色产业的经营现状;调查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扶贫方式的作用效果,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赴天门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团员前往天门市黄潭镇展开了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实践旨在通过对调研成果的分析整理和宣传,将家乡好的扶贫方法、成功的扶贫案例进行推广,帮助更多正在探寻脱贫攻坚方案的地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略贡献一份力量。
国家政策有补贴
据悉,目前全国90%以上的贫困村都有了农民专业合作社,832个贫困县累计发展合作社68.2万家,直接带动2197.8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对此知青农场管理人员表示,“国家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助每亩土地最多能到1500元/亩”,他感叹道,“我们农场占地500多亩,得到的资助算比较多的。而且每年市里都会有领导来审查,监督村委会及干部和我们农场的对接情况,工作做得十分到位。”
据调查问卷显示,除此之外,知青农场还享有土地流转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即对农场销售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这减轻了农场的许多资金方面的负担,能把钱更多地花在种植技术和设施上,毕竟农产品才是农场的根本。
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许多的产业,知青农场也是其中一个。农场内饭店前台工作人员告诉实践团,政府相关部门在这期间利用直播带货搞活农产品流通,帮助农场打开农产品市场销路,使许多困难农户脱离了资金不足的困境。同时针对疫情防控对生活必需品的要求,积极展开了消费扶贫专项行动,给农场带来了很多便利和支持。
合作社精进技术,携手脱贫
34℃的烈日下,在万紫千红水果采摘园里,几只大公鸡在地里捉虫吃;三三两两的游客撑着伞,提着小篮子有说有笑地采摘葡萄。
实践团参观时发现每个保温棚内都有几根长长的软管,询问采摘园内工作人员得知,农场大多采用滴灌的方式,在水管上开一小孔,让水能够一滴一滴地渗出来,由此来给作物提供水分。“其他方式还有喷灌,也就是保温棚内横梁上的每个灯周围都有一个小小的喷灌机器,覆盖范围大且效率高”,他表示,“我们以前的技术是比较落后的,政府会派种植方面的专家过来指导,怎么利用合理资源,怎么尽可能提高产量。多亏了他们,我们采摘园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近些年来,采摘园也一直在更新技术,学习新的种植方法,园内工人的收入也缓慢增长。据调查报告显示,工龄3年的工人中,七成左右月收入比入职初期增长了1000-1500元,再加上政府的扶贫补贴,吃饱穿暖的问题已经无须担心。尽管还没有完全脱贫,但那一天指日可待。
农民和政府上下一心,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相互配合,扬长避短,携手从贫困走向小康。对于黄潭镇通过农业合作社带动广大农民脱贫的案例,实践团成员还将继续走访调查,运用学到的统计知识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推广,为家乡的脱贫事业略尽绵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24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