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红色历史,重温革命故事,拾取红色记忆,追逐青春梦想。为进一步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贯彻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红色教育”,鼓励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革命精神,重温革命历史,讲好革命故事,拾取红色历史记忆。并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红色文化素养以及明白身为大学生应当承担的时代责任”2020年8月1日,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拾忆逐梦团队开启了第一天“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黄翰楠前往福建省南平邵武市金坑乡开展实践调研。
图为黄翰楠在金坑乡红色文化研学基地调研。 张志豪 摄
金坑乡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红军多次进驻金坑开展革命活动。实践开始,队员黄翰楠来到了金坑乡的“文昌阁”。1931年至1933年间,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滕代远率军进驻金坑开展革命工作,均以此为临时指挥部。黄翰楠怀着敬畏的心情仔细阅读了文昌阁中展示的关于红军的介绍,以及金坑乡作为中央苏区的革命过程简介,学习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历史。除此之外,她还看到了当时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物收藏品,讶异于文物保存程度之完好以外她也感受到革命过程的艰辛和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金坑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铸就的老苏区精神,值得我们后一辈的人学习和传承。”黄翰楠边参观边说道。
图为黄翰楠在学习金坑乡红军历史。 张志豪 摄
参观完“指挥部”文昌阁,黄翰楠的实践下一站是“民俗乡愁馆”。民俗乡愁馆为原金坑粮站的粮库改建,仿照金坑老街铺面的形式,展示了金坑乡的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农产品。她来到这首先被“接地气”的装潢吸引,整体设计充满着特殊的年代感和历史感。她走进民俗乡愁馆感受金坑乡的民俗文化,她表示“去了民俗乡愁馆了解到了很多自己所不熟知的风俗习惯以及未品尝过的特色美食。我对家乡的了解还是有所欠缺,此次活动结束之后要加深对自己身边文化的了解。”
图为黄翰楠在参观民间工艺品。张志豪 摄
第三站,也是最后一站——红军桥。红军桥,原名水南桥,也称将军桥。中央苏区时期,红军由此桥进出金坑,同时参加红军的金坑青年也是从此桥离开家乡随军投身革命。此桥为纪念红军与人民的鱼水深情而得名“红军桥”。黄翰楠来到红军桥前,不禁感慨万千。她表示“虽然在参观时的天气晴朗,但我仿佛看到了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一支一支的红军部队为了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在不停奔波,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她走过红军桥,走过当时金坑红军青年离乡投身革命的必经之桥,感受红军走过的足迹,发出感叹:“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够发展的如此之快而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是他们用满腔的热血铸造了我们如今的太平盛世。”她把红军桥走了一遍又一遍,迟迟不肯离开。
图为红军桥正面景观。黄翰楠 摄
参观完红军桥,意味着此次金坑红色之旅告一段落。通过此次探寻红色历史之旅,黄翰楠学习到了更多的革命历史知识,了解到了民俗文化。她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充分学习红色历史,并将老一辈为革命不懈奋斗的精神发扬光大。她也表示“虽然现在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越,但是我们不能忘本,饮水思源,在享受如今美好生活的同时一定要时刻铭记‘挖井人’,是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强大的祖国,幸福的人民。”在这次邵武金坑乡的社会实践当中,最大的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号召,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旨在感受革命精神,重温革命历史,明白身为大学生应该承担的时代责任,即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当起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的重任,展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磨砺意志品质、练就过硬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岁月里担当得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的强大与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黄翰楠踏上返程的汽车,她的本次探寻红色历史之旅圆满结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36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