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学院宣传团队:铁血丹心铸军魂,一声战友毕生情
大学生网报平顶山8月2日电(通讯员 赵亚雪)“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铁道兵的战士志在四方,同志们问我哪里去,我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首嘹亮的军歌将思绪拉回46年前的铁道兵二十九团。这里是不曾被我们所熟知的铁路兵军旅生活,但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那份信仰却被他们守护得炙热又滚烫。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区刘伯承军冀鲁豫支队组成,1952年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六师,二十九团老战友们带我们掀开历史的书卷。“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那里去”,在那漫长艰苦的战斗岁月里,参加完成宝成、鹰夏、嫩柳、贵昆、湘渝、南疆、青藏等铁路干线的建设。他们栉风沐雨,不畏艰险,用铁锤、铁镐、钢杆,风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各个角落,把青春和热血,智慧与劳动,献给了祖国的铁路建设。“当年别山城,挥泪离军营”,今值八一建军节之际,铁道兵六师二十九团老战友们带我们再次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据悉,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8月1日平顶山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云上支教服务团开展“铁血丹心铸军魂,一声战友毕生情”主题活动,采用线上宣讲、线下采访的形式,致敬中国人民解放军。
线上宣讲:
下午4时,团长韩琦在QQ群发起会议,本次三下乡部分成员参与,开展线上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会议,活动围绕四个部分展开:一是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及历史,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军歌,三是中国军事上的八个一,四是讲解中国梦以及国防和军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的重要地位。通过这几个方面回顾历史、翘首征程,感受中国军人赤诚热血的爱国热情,满身肝胆的无畏勇气,钟铮铁骨的不屈意志。
图为团长韩琦在QQ群进行线上会议 通讯员 宋龙鸽 摄
随后,韩琦带领大家线上观看八一阅兵盛典,那一个个高大魁梧的解放军战士像一杆杆标枪直挺挺地立在那里,等待着主席的问候,等待着人民的检阅。从93年前建军至今,中国军人始终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创造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军人们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坚贞不屈、舍生忘死、冲锋向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
图为线上观看阅兵盛典 通讯员 宋龙鸽 摄
会议接近尾声,为了让大家对八一人民解放军的精神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团长韩琦让成员在群里交流学习感悟。
图为三下乡成员此次思想学习会议的感想 通讯员赵亚雪摄
线下采访:
上午11时,铁六师二十九团战友重聚并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三周年。前后准备一月有余,最终确定铁六师二十九团战友们在叶县马庄乡举行联谊会,历时3个小时,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凝聚着炙热的战友情。
图为铁道兵二十九团十六(1)战友2019年10月26日在重庆文化联谊会合影 通讯员赵亚雪 摄
前期准备——要整整齐齐,一个也不能少
受今年疫情影响,铁六师二十九团战友们自2019年在重庆首次相聚之后,已经一年未见过面,在老战友杨国召的倡议下,于六月底开始准备此次聚会,通过打电话、微信群沟通、与家人联系等方式确定于8月1日建军节相聚。
重聚前的准备——念兹在兹,心有牵挂
上午9时,志愿者赵亚雪了解到冯喜老先生要参与这次战友聚会,便询问自己能否参与这次战友聚会并以新闻的形式传递这种红色精神。冯老先生听完后很高兴地同意了,他说:“我们老战友们聚会的目的,一来是让曾经一起奋斗的战友们好好聚聚,二来是让这种红色精神能够一直传递下去,我们都老了,但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需要在你们这一代人身上继续传递下去。你现在是预备党员,等你正式转正,面对党旗宣誓时,就会深刻体会到我们这一代人的红色精神情结。”
图为志愿者赵亚雪与冯老先生看铁道兵二十九团战友文化联谊会纪念册。 通讯员赵亚雪 摄
上午10时,志愿者与冯老先生来到孙连三老先生家中,确定完聚会地点后,开始联系其他几位战友。在随后的交谈中,提到更多的还是对方的身体状况。冯老先生提到自己去年得了高血压,压拍到左眼,眼睛看不见了。孙老先生十分关心老战友的身体,坚持带他去医院检查,直到听冯老先生说定期去检查、换药才放心,他拉着冯老先生的手说:“兄弟啊,一定要好好的,咱们还要一起走更远的路,看更远的地方。”孙老先生对志愿者说:“孩子啊,我们老了,眼睛也不好使了。但是我们看得见国家这几年的发展,听得见国家对你们这一代人的嘱托。能不能把咱们今天的战友们聚会精神传递出去,让更多你们这样的年轻人知道军人精神,这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啊。”志愿者说:“会的,虽然你们年纪大了,但你们所传递的军人精神历久弥新,在这一代人身上仍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精神上的力量是永垂不朽的。”
图为冯老先生与孙老先生交谈,回忆当年部队生活,关心彼此身体健康。通讯员赵亚雪 摄
在前往聚会的路上,冯老先生一直提醒孙老先生小心脚下、小心台阶、小心车辆,阳光下相互扶持的身影与今天的节日构成一幅和谐温馨的画卷。
终于见面——激动的心撞了满怀,颤抖的手紧紧相握
11时,多年不见的战友们一同来到聚会地点,开门的一瞬间,战友们像是统一接到了指令般全体起身相迎,激动的心撞了满怀,一时竟不知要如何打招呼,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仿佛只是看到了彼此便体会到了千言万语的重量,仿佛一个军礼就凝聚着所有的思念,众人互诉衷肠,讲起了当年在部队的生活,一片其乐融融热闹的氛围。
图为战友们相见时激动地握手问候。 通讯员赵亚雪 摄
徐老战士做了一番感悟,“咱们都是73年参军的,最终都聚在了铁道兵二十九团,当年一起同走出这贫瘠之地,如今在不同地方找到了各自的定点,在座的各位都曾在不同的岗位任职,有的虽然退休了,但仍然为这个社会发光发热,这也正是咱们当初的信仰。时隔46年,咱们有幸再次相聚,有些战友却永远留在了重庆,这是我们永远的缺憾,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他们的贡献与精神是永恒的,是值得被书写在共和国史册上的。希望咱们在座的各位在以后的聚会中一个也不掉队,一个也不能少”。
图为战友们认真听徐老先生聚会前感悟。 通讯员赵亚雪 摄
众人鼓掌,随后各抒己见。“很高兴,年纪这么大了还可以和当年的战友们重聚在一起,真的很知足。”“仔细想想,这辈子最不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参军,结识到咱们这群过命交情的战友,为国家贡献过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准备聚会的时候,有些战友不能来但仍通过电话送来祝福,有些战友家里有事向大家致歉。我想咱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聚会,祝大家身体健康,咱们可以聚更多年。”
临别之前——诉不完的衷肠,道不尽的情谊。
大家在聚会上互诉衷肠,纷纷向李盼卿老同志致敬。李老先生身体不适,行走不便,却坚持参与这次战友们的团聚,他说:“我是打心底眼儿想来看一看当年出生入死的战友们啊,咱们聚的人越来越少,我是真的想多看看,不留啥遗憾。”另一位老战友说“是啊,咱们这老战友们来的越来越少的事实不得不承认,上月30团的胡战友走了,挺突然的,就想给咱们战友们说说,像咱们这样的年纪了,凡事都放宽心些,咱们就图个平安健康,每年都能这么聚聚,就足够了。”其他战友们纷纷认同,今天陈留老先生没有来,原因就是在处理另一个团老战友的后事,有多少话不及时说就再也来不及了,有多少人不及时见就再也见不到了。左右不了时间,改变不了现状,再也回不到曾经。
这群老人们为了祖国,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守护着祖国直至青丝变白发,影响着后人去学习这种精神。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当年的他们一起走出这块黄土地,如今也都已找到各自的定点,努力地扎根,用自己全部的力量投入到每一件事,直至绽放出希望的花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献出的不仅仅是青春,而是毕生。诉不完的衷肠,道不尽的情谊,正是这样一群人,从孩子到长辈,把革命军人的铮铮铁骨刻到了骨子里,让这份信仰在岁月的洗涤下被守护地炙热的发烫。
送别之际——道一声珍重勿念,守一份情谊永存
聚会结束之时,杨老先生倡导大家一起吃粉浆面条。“多少年了,想当年咱们在部队里哪回聚齐了不得一块儿吃一碗粉浆面条,这么多年了,不管啥时候吃都是老味道。”众人纷纷认同,吃着粉浆面感慨着岁月不饶人。“一次比一次来的人少,一次比一次见面难,现在回想一下,当年一块儿吃过的苦也是甜的。”王建德老先生说:“孩子,我们今天在座的都是过命的交情,为了同一个信仰,对党和国家是绝对的忠诚。是真心希望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能继续指引你们走好你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让国家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力中发展地越来越好。”志愿者赵亚雪很受鼓舞:“请在座的各位老战士们放心,我们一定会接好这一棒,让青春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绽放光彩。”
图为战友们一起吃代表那段峥嵘岁月回忆的粉浆面条。 通讯员赵亚雪 摄
14时此次战友联谊会结束,在孙老先生的倡议下,众人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合影留念,纪念此次聚会。在拍照前,两位爷爷搀扶着身体不便的李盼卿老先生入座,但在选择第一排座位时,大家相互谦让,都自觉地默默站在后一排。共产党员的那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已深深地刻在他们的行为中。最后在杨老先生的安排下,大家依次入座,后面一排也插缝站好,此时又是军人的有序与速度。合影后,战友们握手挥手送别,一同行至路上还在握手互道珍重,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言不尽的情意。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一定要好好照顾身体,下次一定要整整齐齐的聚。”望着战友们渐渐远去的身影,他们的思绪被拉回46年前……
图为战友们聚会结束后的合影。 通讯员赵亚雪 摄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93年披荆斩棘,93年高歌猛进,青春和生命在那面鲜红的八一战旗上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用铮铮铁骨筑起华夏儿女不朽的钢铁长城。你们是祖国忠诚的儿女,是时代可敬的英雄,是无私无畏的勇士。值此八一建军节93周年之际,祝:全体部队军人节日快乐!祖国越来越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39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