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无偿献血,让爱传递”暑期社会实践团大理支队前往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采访输血科主任谢晓峰医生,拉开了实践的帷幕
第一眼见到谢晓峰医生是周日的晚上,空空的办公室里只有他一个人,在其他人休息的时候值班,皮肤偏黑,微笑着坐在办公桌前,开口便是方言,带着当地白族人的朴实。他从一位输血科医生的角度,把他无偿献血的心路和对现状的看法娓娓道来。
温热的鲜血汇成爱
谢晓峰医生是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的主任,拥有20余本献血证,累计献血量超过6000余毫升,献血总量超过了一个健康成年人身体血液的总量,被评为2019年大理市助人为乐模范。他对自己的第一次献血印象深刻,“一位胃癌病人的挣扎”,病人已经向家人,同事,朋友等多方求借献血证,但是由于两次献血时间必须间隔半年,饶是如此也无法满足病人巨大的用血需求。谢晓峰医生目睹病人和家属在血站门口绝望的哭泣,默默地献了血,并把献血证借给他们。这也在谢医生的心里种下了献血的种子。
身为医生,病人能够健康痊愈是最大的安慰,困于曾经无偿献血在群众中的不普及,当时血站规定病人用血就要用献血证去提,但是有些病人家属因许多原因不能献血,比如家族性疾病,有的家中人丁稀少,空巢和留守现象严重,有的来大理市旅游并无家属作伴,谢医生献出的每一滴温热的血,就这样汇成了爱的河流,滋润了成百上千的病人的生命。
无偿献血的无声困境
大理第一人民医院是大理州用血的重要机构,与其他两家大医院(州医院,附属医院)共同占据了用血量的一半。而其他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的地级州(市)如丽江,甚至是四川的干支,居民也来大理就医,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理州的用血负担。与此同时,用血不足的情况却随时存在,跨市调配,全省调配,急诊血库预先储存等预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区用血不足的问题,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需要从源头上增加献血量。
谢晓峰医生提起无偿献血,总是会叹息“供不应求,宣传不足”,精炼地概括了现阶段的困境。血液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介质,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对献血有着莫名的恐慌,即使无偿献血的流程日趋完善,用血安全愈发能够得到保障,科普和宣传也已经增强许多,部分人对献血的不信任和“不能获利性”的僵局仍未被破除。在县级以下的基层,“我和家人能不能从我献的血中获得优先和免费的使用权”这一问题是民众主要的怀疑点。这也反映了无偿献血基本知识和政策的基层渗透度较低。
薪火接力,让爱传递
知晓我们是医学生后,谢医生的谈话有了另外的含义,那就是对我们的期许和希望。在总结出无偿献血的无声困境之后,当我们问及他改善的建议,他总是说,“这个一定要靠你们这一代啊”。深入向下层普及献血的政策和科学常识,从自己做起捐献出自己的爱,向身边的人,痊愈后的病人及家属传递献血讯息,都是我们这一辈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促进的事情,毕竟“作为医生,看到病人健康是最大的安慰”。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将这一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我们献出的每一滴血,都将成为他人的救命稻草,甚至兜兜转转,成为我们自己的灵丹妙药。无偿献血,也许以为自己或家人谋福利伊始,但落脚点一定是爱。温热的鲜血终将汇成爱的河流。
采访进行很顺利,访谈结束,谢晓峰医生恰巧要开始忙碌,我们真诚地向他道谢,并轻轻关上了办公室的门。(由于谢医生很害羞,这里就不放他的照片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44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