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岭南师范学院“寻粤”社会实践队的汕头小分队,一同前往汕头龙泉岩,寻访昔日足迹,了解历史,感受文化。
龙泉岩分上岩和下岩。上岩是天然石洞,巨石盖顶,可容数十人,下岩由人工筑成寺院,今存残迹。岩边还有“紫来岩”、“师贤亭、“翁公书院”等建筑。“翁公书院”传为明嘉靖年间进士、官任兵部尚书的蓬洲人翁万达少时读书处。岩自明代起为游览胜地,留有不少名家墨客诗题和文章。龙泉岩周围,至今仍留有古人题咏石刻。龙泉岩有古龙吐水。
龙泉岩上有自宋元以来诸多摩崖刻石、佛造像,错落棋布,彼此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组不可分割的刻石群。这些由先贤文人、官宦品题的刻石,使这一座灵秀的名山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气质。
所谓摩崖刻石,是指在天然崖岩,岩洞上所刻的文字。中国的刻石文化,始于先秦而盛于两汉。特别是东汉时期由于统治者提倡名节孝道,崇扬儒学,私学授受经学兴盛,重丧厚葬蔚为风气,社会上树碑立传盛行,各种碑刻门类齐全,诸如碑碣、墓志、摩崖、石阙、画像石题字等多得难以估计。摩崖刻石的盛行,其目的不外乎“讬坚贞之石质,永垂昭于后世。”
无论是龙泉岩的美丽风景,还是富有文化韵味的摩崖石刻,都是人们值得探索与寻访的事物。不但唤起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岭南师范学院“寻粤”社会实践队
二○二○年八月一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50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在时光的长卷中,文物古迹如同无声的史官,铭刻着岁月的厚重与辉煌。它们是民族记忆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桥梁。然而,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些文化瑰宝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保护……
李彦卿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文物古迹宛如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兴衰变迁。然而,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自新《文……
邓春林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可移动文物作为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它们不仅是历史的忠实见证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桥梁。随着时代的快……
张婧妍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物古迹是文明的忠实见证者,凝聚着岁月的深沉印记。它们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着诸多挑战……
赵晓玲、王子希、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2025年1月10日至1月13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前往山东省多市开展了为期4天的实践调研。调研期间,队员们在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淄博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淄……
张景博 张盛伦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202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聚焦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前往湖南省茶陵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践调研。期间,队员们跟随茶陵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实地考……
黄婧怡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