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钱小分队:“饿了么”平台线上商品加价那些事儿
——于细微处看消费者的自我选择意识
经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调研“饿了么”平台价格问题实践团队初期的调研活动发现,“饿了么”平台部分商家的商品存在线上线下标价不一的问题,且部分商家在“饿了么”平台存在先抬高原价后用“优惠价”、“折扣”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进行消费的行为。经过初期研究,实践团队提出疑问,“饿了么”平台作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是否应当对此承担价格管理的责任?
实践团队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通过查找资料、初步法律分析、发放问卷、微信公众号推文普法、实地对商铺进行调查取证、访问市场监管局了解相关法律制度和走访“饿了么”平台注册商铺等多种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
为进一步发现问题、了解民意、扩大研究范围,不差钱小分队的成员晴晴和小奇进行了问卷的设计和发放。经过与团队其他成员的悉心讨论,两位队员有逻辑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并最终确定了问卷的具体内容。截至今日,团队共收到109份问卷回馈。问卷结果显示:在未了解价格说明的情况下,有31.08%的问卷受访者认为“饿了么”平台上显示的划线价是线上商铺的原价和网络零售指导价,而18.92%的问卷受访者则将其视为线下实体门店的销售价。
图为问卷截图
图为问卷截图
图为溢价表
结合线下实际调研,团队通过在同一时段线上线下购买同等质量商品的方式对部分存在问题的商铺进行调查取证,并选取部分商品制作出溢价表(如上图)。结合对平台与商家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以及消费者利益的考虑,团队再次提出疑问,网络交易平台的线上价格和实体商铺的线下价格是否应该统一?“饿了么”平台是否应该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统一的溢价范围?这值得我们去理性思考。毕竟,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溢价范围,任由商家随意进行线上线下标价,最终可能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图为实体店招牌泡芙售价
图为实体店大理石糕蛋糕售价
图为购买发票
7月30日,不差钱小分队队员苏苏和欣欣赶赴市场监管局,与工作人员就“饿了么”外卖平台线上线下标价不一的问题作进一步的交流。采访中,工作人员表示商家线上线下标价不一的行为属于市场自主调节的范畴——商家通过提供更优惠的价格和更优质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彼此之间相互竞争、优胜劣汰。
在目前的餐饮外卖行业当中,除了“饿了么”平台,还有众多外卖app,细分市场也愈加明显。实践团队认为,在马太效应愈加凸显的大背景下,消费者更应着重强调自我选择意识。当出现商品线上线下价格差异较大的现象时,消费者应该理性消费,仔细阅读商铺的价格说明,注意发挥替代品效益。当同种商品在网购平台的不同商铺或者同一商铺的线上线下店面出现标价不一致的情况时,按需多方面检索,找到价格合适、质量合意的商品,进行自我选择。这也从反面充分印证市场调节价的作用——价格高则购买少,价格低则薄利多销,体现的是市场的调节作用。此外,外卖平台上常见的“划线价”与“非划线价”于消费者而言也会体现自我选择意识:“划线价”是线上商铺的原价?又或者是线下实体门店的销售价、网络零售指导价?还是在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团队研究调查后发现,划线价指商品的专柜价、吊牌价、正品零售价、厂商指导价或该商品的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并非原价,仅供参考。对“划线价”的不同理解往往会对消费产生较大的影响。实践团队建议消费者:摆正消费心态,关注外卖平台对于价格的注释等关键信息,理性参考,谨慎购买;同时学会比较,综合全方面的考虑,选择最合适最满意性价比最高的商品。
另外,法律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虽然《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价格法》《消费者权益法》等法律法规中存在对“原价”制定的严格规定,但是商家为了规避风险,往往提出区别与原价的“划线价”。而原价与划线价的法律擦边球也需要在社会的发展中得到进一步的规范。
7月31日,团队成员苏苏和欣欣对“饿了么”平台注册商铺进行了实地走访。在访谈中,商铺负责人谈到外卖平台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了维系线上店铺的经营,商铺需要投入一定的物质成本:平台出台的红包卡券活动实际上是由商铺来补贴,相当于消费者在实际购物中是少付给了商家钱;此外,平台还会额外抽取每单订金15%~25%的金额作为平台服务费用。这样一来,线下商铺的实际经营成本会增加,利润会随之减少。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考虑,也有部分商家认为虽然利润减少了,但这样的活动也可以对自己的店铺品牌起到较好的宣传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商铺的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行消费,达到薄利多销的效果。
在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外卖平台与日常生活联系更加密切。此次的实地走访调查,对我们团队更好的了解“饿了么”平台的抽成运营模式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实践团队希望“饿了么”外卖平台能够承担起一定的管理责任,对商家线上线下标价不一行为进行规制,维护平台声誉。同时,部分商家出现这种情况与“饿了么”平台的抽成、广告推销、排名推送有一定的关联。由于平台的服务费收取规定使商家的利润缩减,部分盈利效果不太好的商家就会选择在“价格”上“作文章”,将部分费用转移给消费者。希望“饿了么”平台能够完善相应的收费机制,给予商家更多的盈利空间,给商铺提高更多的宣传机会,促进线上线下餐饮业的回暖,实现平台与商家的互利共赢。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适当关注外卖平台对于价格的注释等关键信息,理性购买,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实践团队后续也将结合实例继续研究,并不断跟进相应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出台情况,以期得到更多的关注,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从而更好地维护消费者权益。
(王健法学院调研“饿了么”平台价格问题实践团队投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51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