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冯雪野 刘欣颖)2020年8月3日,在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镇,为了解疫情防控下地摊经济的社会效益及管理现状,湘潭大学物理院民生调研团成员通过问卷填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摸查了“地摊经济”的基本现状。
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镇,始建明代永乐年间,地处京津唐三角地带腹地,坐落于具有“京东第一集”美称的宝坻区,是宝坻的南大门,这里自古交通便利,朝廷在此地屯盐,人气旺盛,货物“吞吐”能力强,故有“填不满”的大口屯之说。全镇土地面积58.3平方公里,内辖58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5.3万人。
上午,团队成员来到了市场,市场左侧是一排排衣物摊,先同一位中年阿姨交谈了起来,根据调查问卷调研人员向阿姨了解了大概的情况,之后又问了周围摆地摊卖衣物的大叔“赶集”去了,收入每天在70元到100元以上不等,主要是看摊位大小和季节,换季时候是旺季。大部分人摆摊地点在市场内,主要矛盾是场地规划问题。
市场的右侧是水果蔬菜类,团队成员同一位老奶奶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买了些小西红柿,继而又转向老奶奶身边的人询问。成员了解到大口屯这里卖蔬菜的人是最多的,且大部分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卖的主要是大蒜、韭菜、玉米、辣椒、冬瓜、黄瓜等。时间集中在上午、傍晚,市场内有地租,蔬菜相对贵一些。
走出市场,团队成员见到了另一番景象,在与老爷爷的交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外面的蔬菜便宜些,没有地租,但是卖得不安稳,要时刻提防城管,“他们来了我们就得紧跑”。收入也是每天几十元不等,蔬菜大多来自于自己的劳作,在询问原因时,老爷爷说到:“在家里呆着也是呆着”。在与老爷爷交谈的过程中,周围卖竹筒粽子的阿姨、卖黄瓜的奶奶、卖大蒜的爷爷加入了交流,大家越说越激动了,有人开始称城管为“黑社会”了,原因是城管有时候用水淋这些老人,有时候会拿走他们的称,有时候拔走他们的车钥匙,会产生很激烈的冲突。据了解,这些矛盾点主要是城管的管理方式不恰当,以及摆摊者不合规章的摆摊。
傍晚,团队人员又来到了市场外,同许多卖水果的叔叔爷爷进行了交流,这个时节水果摊位主要卖的是桃和西瓜,收入每月在1500-3000元左右,年龄以老人和中年人为主,水果部分来自于自家种植,但大部分还是购进的。此外,还有许多卖食品的人,挣的钱在摆摊中相对较多,也更年轻,有28岁的年轻人、40岁的阿姨,也有老年人,主要食品是煎饼、披萨、油饼、糕点、竹筒粽子、拐棍爆米花等。收入每天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分布较散,但大多在傍晚的市场旁与路边,主要矛盾亦是在与城管的管理之间,但相对较轻。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遭遇经济增长下行,国民就业形势严峻,国民收入增长放缓。正值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为优先保障民生需求,保障居民就业,降低失业率,拉动消费,2020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杨宝玲建议在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因地制宜,释放“地摊经济’的最大活力。“地摊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消费,拓宽了就业渠道,为一批无固定职业者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灵活就业,缓解了疫情带来的负面经济影响,也对社会稳定有着积极作用。但”地摊经济”的特殊性也给城市管理也带来一些难题,需正视并予以解决。
地摊经济既体现了一座城市烟火气,也是城市综合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的一个刻度与窗口。地摊经济往往是沿街为市,会给城市环境卫生和城市管理都带来了巨大压力。近年来,正是因为城市管理压力增大,各地才纷纷取缔了地摊经济。其实这是一种保守行为,不能因为地摊经济存在管理难度就搞一刀切,而划定一定的范围,制定相关的标准,把地摊经济整合到一起,进行统一的集中管理,这种方式的想法很好,但是容易形成冒进行为,造成人民群众的不满。其弊端也已显现于大口屯镇,大口屯镇就划定了市场,进行了集中管理,但对于市场的规模,地租的合理,管理的规范等,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大口屯镇这里规范的市场规模较之前小很多,且交通不便,车辆流通难,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许多曾经的大摊位早已不再青睐这里;这里的地租,相对于一部分老人的收入,仍旧是入不敷出,但也有一部分食品摊位存在故意逃避地租的嫌疑;这里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仍旧尖锐。
如何在建设文明城市的同时,让一部分人民群众“有处安放”;如何解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使之更加文明;如何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幸福,一同奔向小康,这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期望未来会有好的答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55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