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师范大学“情系川皖•圆梦巴蜀”支教团——筑梦十三载,云端再出发!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李慧琪 孙浩畅

8月1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情系川皖•圆梦巴蜀”山区留守儿童线上支教团借助腾讯会议平台与四川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进行了2020年暑期第一次会面。这是安徽师范大学学子踏上支教征程,为孩子们带去希望的第十三年。

情系川皖,十三载坚守初心

十三年前星星之火初现,如今已成燎原之势。

“一朝近其身,一生为其愿。”2008年7月8日,安徽师范大学地旅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汪继彬同学在发生汶川地震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成都市团委的帮助下,来到四川省达州市进行支教活动。“一人劈一路,一人变队伍。”川队成立后,先后作为校级、省级、国家级重点团队,在校团委和当地小学领导的关心与帮助下,前往四川山区进行支教活动。这十二年里的每个夏天,师大志愿者们都会如约而至,来到四川省南充市阙家镇新祠堂村村小和达州市金鸡乡尖山村保利时希望小学为孩子带来知识的火苗。

图为19川队老师和孩子正在亲切交流

2017年,在川队十年之际,团队开展了“川皖学堂”线上支教项目,更广泛、更稳定地服务于巴蜀偏远山区支教地,打破传统暑期支教的壁垒,带领师大学子进行长期线上支教,将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较为较为丰富的课程结构带进山区,形成长期、稳定、连续的支教形式。

十三年里他们坚守的是不变的初心,与时俱进发展着的是创新的支教模式!由于疫情的隔绝,今年团队队员与孩子们不能手拉着手共同欣赏四川灿烂的星空。但志愿者们的初心冲破了疫情,跨过了洪坡,他们依托川皖学堂线上支教项目基础和腾讯会议平台,以及线上云端授课的方式,和孩子们在开学第一课如约相见。

图为20川队老师和孩子们互相自我介绍

圆梦巴蜀,云课堂再度起航

来自六个学院的十七位支教老师整装待发,课堂伊始,老师们和孩子们隔着屏幕互相介绍和问候。长时间的分离使得孩子们在自我介绍时略显羞涩,但时不时跳动着的对话框和和屏幕上他们的笑脸却难掩那份兴奋之感。一言一语的彼此熟悉之中,又一个延续希望,收获梦想的故事开始了。

图为副队长孙浩畅主持开学第一课

副队长孙浩畅接着向家长和学生们介绍了本次川队线上支教的具体课程以及课程安排。接下来的三周时间里,除了英语、音乐、美术、科普、德法等主要课程,团队还准备了疫情防控知识宣讲、山洪避险科普、爱国主义教育、少先队徽宣讲等特色教育系列课程。英语课上教孩子们识记英语单词,音乐课上教唱最新的正能量流行歌曲,美术课上教大家用画笔画出可爱的小动物、剪刀剪纸出好看的花朵……孩子们听到这些有趣的课程,一个个不禁都睁大了双眼,饱含着期待。

在开学第一课接近尾声的时候,一个总结2020年上半年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件的视频吸引了所有孩子们的目光。视频中展现了2020年中国发生的灾难以及中国崛起腾飞的成果。“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国家太厉害了!”对话框里不断地弹出小朋友们发的消息,简单的字眼里是这群小小少年们对祖国母亲的爱与关注。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说着“老师再见,老师辛苦了”的时候,开学第一课也圆满结束了。

图为支教地孩子在课上的感悟

薪火相传,爱之链又聚希望

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教育是人才成长的沃土。参加线上课程的孩子们大多都是四川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他们是含苞待放的花朵,也是未来的国之栋梁,民族未来的希望之炬需要他们来传递。川队目前累计支教已超过2500课时,受益山区儿童多达560人,曾经当地被帮扶的对象现多名已考入东北师范大学、成都师范学院等高等学府。她们选择归雁反哺,加入川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着爱与教育的力量,就这样,一代一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那个偏远的山区延续着希望与梦想之光。

图为四川当地教育局领导及学院领导赴川队十周年慰问

从十三年前百废待兴的地震灾区,到如今充满活力的希望小学,从当年的只身一人赴川支教,到如今的志愿者遍布全国各地。是年复一年的坚守,让这把爱心的火炬代代相传,不曾中断。疫情阻挡了志愿者前往巴蜀实地支教的脚步,却阻挡不了他们的赤子之心,也无法减弱孩子们对知识的深切渴望。他们乘愿而来,给山区播撒上希望的种子,年年如是,遍地的花开,就是十三年来川队存在和延续的意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58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社开展红色电影观影活动

为引领广大闽科学子筑牢爱国根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激励同学们在新时代征程中奋勇前行,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社分别于3月14日和3月28日下午成功开展红色观影活动。3月14日放……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礼仪赋能成长——共建校园文明新高度

为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与个人风貌。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校“青马工程”培训班于康美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开展“礼仪赋能……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展,众多学生响应并积极参与其中。在这次开展的公益手工展活……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职’点迷津 巾帼护航|闽南科技学院开展女企业家进校园宣讲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于菲华楼C102开展“‘职’点迷津巾帼护航”女企业家进校园宣讲活动,福建理想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南安市……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心潮澎湃!闽南科技学院团学骨干认真学习热议两会精神

3月4日、5日,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这次全国“两会”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迈入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为……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平台系统操作培训会

为进一步推动闽南科技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落地实施,3月5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于康美校区菲华楼C102及闽南科技学院美林校区启慧楼2-201开展第二课堂系统培训会,闽南科技学院校院各……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开展2025年度学校共青团工作部署会议

为精准锚定2025年度学校共青团工作方向,凝聚奋进力量,进一步推动闽南科技学院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3月7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在图书馆2楼会议室召开了2025年度学校共青团工作部署会……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挺膺担当 志愿同行 | 闽南科技学院2025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来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学校迎评促建中心工作,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团委决定开…… 闽小科新媒体工作 闽南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社开展红色电影观影活动

为引领广大闽科学子筑牢爱国根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激励同学们在新时代征程中奋勇前行,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

 延续十九载,湖南农大机电学院打造科技人文融合志愿服务,为特殊儿童送暖

3月30日上午,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冒雨走进长沙市阳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以舞蹈表演、机器人演示、手工…

礼仪赋能成长——共建校园文明新高度

为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与个人风貌。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校“…

辨明前路,引航梦想 ——人文学院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

为帮助人文学子把握公考方向,了解相关政策,3月27日,人文学院于院办202教室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邀请南京大学博士王海霞老师…

以关怀为介,护生命飞扬 ——人文学院开展2025年春季学期“生命守门员”培训

3月30日晚,人文学院组织2024级宿舍长、各班心理保健员参加“生命守门员——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培训。本次培训由应用心理…

最新发布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团委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线上健康教育课堂活动
(通讯员易睿思易点点邹可怡)8月1日下午,由数名中南大学实践团成员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团委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员和十余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城北新区小学的学生共同参与线上健康教育课堂活动。…
探访大湖古寨,点亮乡村红心
绿树村边和,青山郭外斜。大湖寨,一座历史悠久的村落,经过岁月的洗礼与沉淀,秀雅端庄,一山一水,都诉说着属于这一片的专属记忆。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追光盛夏”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调研组成…
安徽师范大学“情系川皖•圆梦巴蜀”支教团——爱心筑梦十三载,云端开课再起航!
8月1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情系川皖•圆梦巴蜀”山区留守儿童线上支教团借助腾讯会议平台与四川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进行了2020年暑期第一次会面。这是安徽师范大学学子踏上支教征程,为孩子们带去希望的第十三年…
走访街道、企业—了解疫情背后到真善美
疫情过后,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要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理工学院“…
疫情给体育行业带来的影响
2020年的春节,新冠病毒席卷而来,让这个春节也变了味道,我们都忙碌在了疫情的防控工作之中。为了响应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暑假之余,我们一行人采访了宁波的杨亦军跆拳道俱乐部。通过这次采访,我才知道…
新传承非遗传统手艺,“润泽澄泥”勇扛时代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河洛澄泥砚源于秦汉砖瓦,是中国四大名砚中唯一以黄河澄泥为主要材质经焙烧而…
健身用以建国
大学生的第二个炎热的假期暑假已经来到,当然,我即将面对人生的第二次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由于疫情的缘故我们没能和去年一样采用线下的方式去进行准备和实施,所…
千寻实践队开展实践调研,探寻家乡变化
7月25日至8月3日,千寻实践队开展了为期10天,主题为探寻家乡变化的实践调研。实践调研活动以确保队员的健康安全为前提,位于山东郯城的岳滨禧、黑龙江鹤岗的王振、安徽六安的倪虎、湖南长沙的游欣燊、广东湛…
天下非遗聚雨花,文旅融合新发展
(通讯员罗书成刘雅婷)“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让生活更加美好!”8月4日,湘潭大学商学院赴湖南省长沙市、湘潭市暑期社会调研团到达长沙市雨花非遗馆,在工作人员张姐的带领下一同参观雨花非遗馆、了解…
走出迷途:如何面对隔代抚养“各色标签”
走出迷途:如何面对隔代抚养“各色标签”“隔代抚养”作为近些年出现的热点话题,一直以来都饱受广大人民的关注。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育儿方式的缺陷也渐渐被人们所了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隔”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