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阜阳市马集乡迎难而上,多措并举,产业扶贫,精准到户。在传统扶贫的基础上,阜阳市马集乡因地制宜,发展创新产业,助推扶贫攻坚。7月28早上8:00,安徽工业大学能环学院“建设美丽乡村,致力扶贫攻坚”扶贫攻坚调研队队员张智抵达阜阳市马集乡马北村村委会扶贫办准备开展扶贫攻坚调研工作。
上午8:30左右,扶贫办公室主任李萍像往常一样按时上班,了解到安徽高校学子下乡为了开展扶贫调研工作,她表示热烈欢迎。首先,实践队队员张智采访了李萍主任几个提前准备好的问题,了解到马北村扶贫办已经创建了两个产业园,养殖扶贫产业园和发制品扶贫产业园已建成,养殖扶贫2号产业园正在建设。然后,调研队队员张智原本打算在李主任带领下去实地调研两个产业园。由于李萍主任需陪同上级领导下乡视察,所以便指派办事员小马(化名)带领大学生去实地调研。
上午9时许,实践队队员张智在扶贫办办事员小马的陪同下,到达马集乡马北村扶贫产业园水产养殖基地。马北村水产养殖项目是由太和县财政局帮扶基金360万元建成的特种水产养殖资产收益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510亩,共建成12个标准化土围池塘级2个池塘,其中一座温室育种苗大棚。
图为马北村养殖基地入口 张智 摄
经扶贫办办事员小马介绍:马北村水产养殖基地租赁给太和县金色大地农业有限公司(属村集体企业)使用,该企业通过招商与安徽瀚沣渔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双方筹集资金620万元,按投资比例由村集体企业控股。该项目带动贫困户增收情况可分为三种,一是以土地流动带动增收,以“租金+多予”带动贫困户156户;二是以就业增收,吸收当地群众和贫困户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基地抽水、搬货、基础设施维护、看管等日常工作,带动约120名当地群众就业增收;三是以托管方式带动增收,目前,14户贫困户每户出资600元用于购买鱼苗,以托管方式进行养殖,后期享受分红。
图为马北村养殖池塘图 张智 摄
马集乡马北村以前主要以传统农耕,分两季种植大豆和小麦,仅能保证温饱。自从扶贫以来,大部分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甚至有些贫困户自己可以盖起二层小楼,奔了小康。当地村委会对养殖产业的大力发展,为马北村的扶贫攻坚提供了新思路,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解决了大部分贫困问题。养殖基地建成后两年,马北村又相继建起了蛋鸭养殖园、大棚西瓜、大蒜种植、垂钓鱼塘等养殖基地。
最后,在上午9:30,调研队一行到达了马北村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发制品扶贫车间。
图为发制品产业扶贫就业基地外观图 张智 摄
在发制品产业园,调研队一行参观了马集发艺文化展厅及数字贸易展厅,细致了解毛发产业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充分理解了马集利用全国毛发产业集散地优势,以简单初加工为贫困群众搭建就业基地平台,提供就业岗位,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为实现脱贫攻坚年度目标奠定经济基础。
经产业园负责人介绍:通过积极发挥扶贫车间作用,吸引了周边6个自然村6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其中带动贫困户就业32人,针对困难群体,扶贫就业点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不仅向贫困群众提供免费的午餐,还给予他们除按量计工资之外每天再补助10元,鼓励贫困群众积极参与生产经营,据统计每位贫困户每月收入稳定在900-2000元。
上午11:00左右,实践队队员张智,在对扶贫工作的赞许中,结束了今天的调研。
图为太和县马集乡扶贫就业点 张智 摄
通过一上午的调研工作,实践队队员张智深刻肯定了马北村“创新发展模式,助推产业扶贫”的正确方针,同时也理解了扶贫任务开展的艰辛和困难,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扶贫工作室就只有人,而且平均年龄仅25岁,他们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祖国基层贫困户的脱贫任务上,他们的精神值得发扬,他们的事迹值得歌颂。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60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