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缺陷,则意味着有变化空间;有建议,则意味着有提升空间。人民的建议,是最形象的帮助,是最具体的助力,也是地摊经济最忠实的“发展伙伴”。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形势下人们对于地摊经济未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疫情防控下‘地摊经济’激活,地摊经济调研实践队”队员前往各自所在地区的地摊点,展开调研。
政策推进,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各省各县对地摊经济发展管理的有力支持。在今年6月1日至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青岛考察时,在某小区的熟食摊前点赞“地摊经济”,他说到:“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随后,各地政府纷纷响应,相继出台有关政策,鼓励商贩搞地摊。实践队员江源在探寻各地代表性人物意见时发现,全国人大代表张紫涵认为,“地摊经济应该因县制宜、因镇制宜,适度引导,不能“一刀切”。”在不同的县区,应该根据摊贩的多少,以及摊贩的种类,划分区域,也应该根据道路的人流量,道路的类型,合理的确定地摊点的摆放位置。
质量环境,加强管理
任何事情都有其发展规律,也不会一味的处于上升状态,地摊经济亦是如此。实践队员马晨鹏在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钟楼广场调研时了解到:在发展的过程中,改变不会一蹴而就,地摊经济的摊位和造成的噪音和食品安全等问题,地摊经济面临着管理上的困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灰心。一位摊主向队员说道:“我们响应国家政策,自觉服从相关人员的管理,为避免罚款,我们现在只在特定位置,特定时间内开放摊点,并自觉保持地面干净。”在国家政策的规范下,地摊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减弱,相关部门也形成一套规范性、有条理性的管理措施。地摊经济以“特色化的商业圈”模式,展现城市的文化样貌,并持续向前发展。
空间协调,多方配合
能够在社会中得到良好发展的事物,必然是得到多方主体的配合和支持的,地摊经济亦然。实践队员在前期的调查中发现,“地摊经济在空间上的纠纷主体很多,有商铺,城管,行人,居民等等,但是在各地相关政策颁布以后,因为摊位点而引起的纠纷普遍减少。但是在新摊位点下,顾客停车位置造成了新的问题。”实践队员通过采访发现:摊主对顾客停车位置,没有过多引导,而管理人员也没有进行详细指导,顾客停车位置只能靠自己,找空位停车,不违背行车规范而已。如果购买人群不集中还好,但是人群的集中地方,地摊的火热,也会引起停车的纠纷和杂乱。有群众建议,“相关部门应进行多方协调,促使停车更加规范。”
持久发展,创新多元
国家发布相关政策强制性地规范地摊经济,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那地摊摊主对地摊经济未来发展的看法是什么呢?为具体深入了解,实践队员杨婷来到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覃怀公园展开集中调研。一位摊主向队员说:“最近生意没有以前好了,人们对地摊的热情下降,现在逛街的人也少了,我身边的一些人都放弃摆地摊,回归正常的工作了。”由此可见,大部分的摊主们其实并不能赚到很多钱,逐渐有人就放弃了,他们认为地摊经济将会迎来一个大的下跌期。其实,在地摊经济的强势回归下,一部分没有特殊之处、没有回头客、没有销量的地摊就会受到市场的影响,自动被市场淘汰。有杂货摊主反映,“我也发现了新颖的,更吸引人群的东西,更能卖出好价钱,也能获得更多的销量。”所以,只有更具有创新的摊主,才能持续发展。
地摊经济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地摊经济的未来亦是有人民群众决定的,其成果也是由人民群众共享的,它定将在人民群众的浇灌下,开出丰硕的果实,让每个人从中获益。相信伴随着国家更加规范化的管理和人们自觉意识的增强,地摊经济会收获更美好的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68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