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今年的三下乡也首次从线下转为“线上+线下”的新模式。7月30日,是创新三农调研队三下乡的第二天,早上五点半,晨光熹微,我就跟随农场工作人员出发了。此行的目的地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珊瑚乡百果园农场,希望调研了解智能设备在当地农业中的普及应用情况。
前往百果园农场的途中,我和胡桥连女士进行了短暂的交谈。她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妇女,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很多,重男轻女的不良风气很严重。经济情况也不容许供那么多的孩子读书,她说自己没上过一天的学,只能去干些重活累活,充当廉价劳动力。谈及此,她的眼神里略带一丝伤感。她勉励我要好好读书,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在这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读书是我当下最好的选择。这是她真实情感的流露,虽然没有华丽词藻的修饰,听起来却价值连城!
图为队员钟卓颖在农场工作人员带领下去水稻田引水。通讯员 钟卓颖供图
伴随着清脆的鸟鸣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绿油油的稻田一望无际,让人心情格外舒畅。途经水稻田时,胡桥连女士提出要上前查看水稻田水量情况,她说顺便给我介绍如何从水渠中引水。从胡桥连女士那了解到,近几年来,夏天更加的酷暑难耐了,在她小时候,夏天还不会那么热,那时连风扇都没有,更别提空调了,现在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装空调,大伙儿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今年降雨量异常,导致水稻田的水量缺乏,需要从水渠引水。她不禁感叹道:“农民需要靠天吃饭,农业也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若是天公不作美,就需要农民自身多出力,才能改变当下的境遇。”面对自然环境的变化,淳朴的劳动人民顺应自然,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从未停止追求美好未来的步伐。她耐心地为我讲解如何清理沟渠中的杂物,保证水流的顺畅,从而为水渠引水做好准备。我的父母都是农村从走出来的,但他们却为我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我的学生时代得以在城市中度过。对于从没有参与过农活的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翻看参与实践的照片,看着自己拿着锄头在田间劳作,头顶着烈日,面朝黄土,脑海间不经意地闪过白居易的诗《观刈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图为胡桥连女士为实践队员钟卓颖示范如何从水渠引水。通讯员 钟卓颖供图
令我难以忘记的是百香果大棚上挂着正在生长着的百香果,有些大棚上还挂硕大的冬瓜和丝瓜,田里种着紫薯。我不禁联想到这不是高中地理书中所讲的立体农业吗?真是实践出真知啊!这就印证了宋代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往城市发展,乡村只剩下了中老年人和留守儿童,较为偏远农田就荒废了。
图为厂长陈光辉向队员钟卓颖介绍百香果的种植模式。通讯员 钟卓颖供图
当我和陈光辉厂长提及百果园智能设备使用情况时,他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他说,我们当地的位于山区,土地大多是支离破碎地分割开来,无法像平原地区那样连片。你们作为农林院校的大学生,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我多么希望能有更多大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回到家乡参与乡村振兴。”陈光辉负责人说到。听到这些,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尤其是农林学子,更要看到农村发展的前景,感受到农村的吸引力。
图为实践队员钟卓颖在学习犁田机的使用。通讯员 钟卓颖供图
这成片绿意盎然的百香果园里点缀着一朵朵百香果小花。“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些小花虽然微小,却承载主人的希望,它和主人一样,笑着迎接未来!我也如同这小花一样,更加坚定地树立了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的信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71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