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走基层,实践路上看变化
干净整洁的公路,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网络,改变生活;奋战脱贫的乡村,热气腾腾……从过去的脏乱不堪到今天的风景优美,我们国家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8月5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美丽乡村考察科普团队赴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段郢乡蒲庄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考察了蒲庄村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及人居环境整治等情况,感受基层新活力,细看家乡新面貌。县农业农村局推广中心副主任沈金斌、蒲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蒲庄村是阜南县13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一直以来被打上基础条件差、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烙印,通过近几年的精准帮扶,蒲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基础设施在变化。针对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情况,蒲庄村抓住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多方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尤其在村级路网方面,争取并整合项目资金近3000万元,新建道路16.59公里,桥涵84座,原先的泥巴路已经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柏油路,少数乡村小道也修整成为水泥路。
要想富先修路,刘书记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主要的是基础设施当中的道路修整方面,首先就要解决道路出行的一系列问题。
其次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新建村卫生室、村民文化广场、公厕、村民公园,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日常活动丰富,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产业结构在变化。习近平总书记说:“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蒲庄村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及脱贫的根本之策。在抓好扶贫车间、光伏电站等原有项目基础上,积极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构建起以精品苗木、大棚草莓两大特色产业为支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团队成员继续往蒲庄村的深处走访,发现道路两旁整整齐齐地种植着榆树、樱花等观赏性植物,引来许多小鸟在枝头驻足,村庄的自然环境进一步改善。
浦庄村的村民遵循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发展产业、助力扶贫的同时,兼顾着村庄人居环境整治。
乡风文明在变化。蒲庄村把精神扶贫摆在突出位置,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连续三年联系安徽省影像家协会赴蒲庄村开展扶贫公益摄影活动,记录扶贫励志故事,有力发挥“扶志”“扶智”作用。连续举办三届乡村春晚,组织评选“蒲庄好人”“文明之星”“清洁文明户”等活动,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增强脱贫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青年人要“自讨苦吃”,在“苦练”中增长才干。“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浦庄村的村干部大都是年轻人,他们乐于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锻炼自己,乐于为每一位贫困户尽心尽力,乐于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基层。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等不来,这些奋斗在基层的年轻人起早贪黑,风雨兼程,一户一户地探访、询问。如今,蒲庄村已经从一个贫困落后村转变成一个文明小康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乡村振兴”战略绝不只是停留在纸上的文件,青年人要多去基层走一走、看一看,考察民生民情,了解老百姓真正需要什么。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要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
文字记者:公共管理学院美丽乡村考察科普团 何乐天
摄影记者:公共管理学院美丽乡村考察科普团 何乐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74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