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隔代抚养角度出发,以关爱老人、儿童身心健康为主旨,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朝霞如影,落晖相随”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开展了“隔代抚养对儿童和老年人影响现状调查”活动。2020年8月1日至8月5日,团队成员的从资阳市区到马沿乡下进行采访,主要了解了不同经济水平、不同抚养模式的家庭中老人的生活状况。
接受采访的城市家庭中,曾奶奶与女儿女婿一起居住,孩子也是两代人一起抚养的。团队成员通过心理学量表对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做了调查,发现其幸福指数很高。
“小时候我带他带得多,现在他长大些了,我基本不怎么带。作业的话,就他爸妈晚上下班来辅导他,”有一个六年级孙子的曾奶奶说道,“我平时偶尔煮煮饭,没事做就出去打打麻将、跳跳舞。烦恼?有啥烦恼!现在的日子可比以前好多了!”
曾奶奶全程笑着给采访者分享自己的生活
从曾奶奶的话语中可以发现,有子女在身边照顾孩子,老人无需承担全部抚养任务,空余时间很多,幸福指数也较高。那么隔代抚养家庭中的老人,是否就一定更辛苦、幸福指数更低呢?
——答案并不是一定的。另一位接受采访的孙奶奶与曾奶奶不同,在家中主要承担了隔代抚养的责任,她的回答表明,老人对隔代抚养的态度才是决定其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孙奶奶在采访者的指导下填写问卷
“我女儿他们工作忙没空带嘛,我也能理解。也没觉得多累,该我耍的我还是耍,没事的时候就去打牌、跳舞噻。”,她笑着说:“没什么不开心的,以前的生活哪能跟现在比,现在还是轻松多了。”
从孙奶奶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她爽朗大方的性格特点,即使承担了抚养孙子的主要责任,也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娱乐生活。
成员采访发现,两位老人都表示,如今经济水平不断攀升,生活变得更加轻松了。同时,相对优越的物质条件使得抚养孩子也更加便利,因此隔代抚养渐渐不再被看成沉重的负担。
那么在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又是怎样的呢?
团队成员分别访问了农村隔代抚养和非隔代抚养的两个家庭的老人,农村的老人和城市里的老人有相异之处,但他们都提出了同一个观点: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生活变得更好了。
接受采访的尹奶奶是土生土长的马沿村人,子女在外打工,两个小孙女就被交给爷爷奶奶全权抚养。
尹奶奶戴上眼镜做问卷
尹奶奶虽然是农村人,但有一定文化水平,逻辑和谈吐也十分清晰。
她说:“以前年轻的时候又累又没饭吃,现在社会建设好了,不愁吃不愁穿,孙女都蛮听话,哪里辛苦?现在不觉得辛苦!”
据尹奶奶所说,虽然孙女的父母几乎每年只能返乡一次,但小孙女每天都会跟妈妈视频通话。尹奶奶提到这点,止不住感叹:“现在的生活方便多了!”
由此看来,现代科技对隔代抚养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儿童可以随时与父母联系沟通,父母也可以随时知晓老人和孩子的情况,隔代抚养渐渐演变为“远程非隔代抚养”,遥远的地域距离被先进的科学技术拉近了。
在另一位非隔代抚养的陈伯伯家中,团队成员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使老人的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
与陈伯伯一家交谈
陈伯伯的小孙女在城市里被父母主要抚养,但逢年过节都会来到爷爷奶奶老家这边玩耍。
当我们问到抚养方式的问题时,陈伯伯吐露心声:“怎么可能不想孙女?想,是当然想!但我们在那个城里面也住不惯,没办法。”
“反正现在科技发达了,打电话也方便,她坐车回来也方便。”
成员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虽然陈伯伯会因为子女、孙女不在身边而偶尔感到孤独,但就生活水平而言,他毫不犹豫地说道:“那肯定是比以前好多了。”
通过本次实践采访和其他大量采访案例,团队成员总结发现,不论城市还是农村、是否隔代抚养,老人们都一致认为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这种生活上的便利对老人们的心态和观念造成了一定积极影响。
对于非隔代抚养家庭,即使没有小孩子在身边陪伴,但不断发展进步的科学技术使远距离的交流不再艰难,使老人的孤独感得到降低;对于隔代抚养家庭,孩子父母能与老人、儿童实时沟通,老人们对承担抚养儿童的心态更加积极,不会将抚养工作当作自己生活的全部,而拥有自己的娱乐时间。
因此,社会发展不仅对隔代抚养有积极作用,对老人身心的积极健康也有良好的影响。成员由本次活动总结得出: 无论是否隔代抚养,较好的物质条件都是老人获得幸福感的基础。此外,老人对抚养儿童保持积极的心态也是老人感到幸福的关键因素。
如何提升老人幸福感一直是社会面临的巨大难题,但无论是否隔代抚养,作为子女、晚辈,年轻人尽到孝心、安顿好老人的生活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李思颖)
(责编:李思颖、孙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79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