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重温党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加深对党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2020年7月,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积极响应“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的号召,组建了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公示语翻译调研团队。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色,展开了以河南省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英双语标识牌调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走进“洛八办”,重温抗战历程
在洛阳市老城区南关贴廓巷,有一座坐南向北的清代庭院式建筑,古朴典雅,宁静幽邃,这就是洛阳市重要的革命遗址——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简称“洛八办”。这座有着近200年历史的院落,经历了从民居到红色枢纽再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变迁,讲述着我国革命史册上一段段脍炙人口的故事。
(孙旭晴提供)
在馆内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认真参观馆中的历史遗迹和文物,聚精会神地听负责人对这段历史的讲解。即便在来到“洛八办”调研之前,队员们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是当他们站在馆中看到这些红色典藏时,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仿佛也被一点一点揭开呈现在眼前,先烈们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形象也深深地刻在了队员们的心中。
(孙旭晴提供)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记忆
调研队员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峥嵘岁月、革命、建设中的艰辛,也看到了革命先烈们身上具有的高尚品质。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纪念馆参观······”为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将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调研队员们主动申请成为志愿讲解员。向游客们宣讲解疑的过程对于调研队员来说也是对这一段历史的再理解,当他们再次走过这个纪念馆,感受到了八路军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而这也是一代一代革命先烈和共产党人的执着追求。
(孙旭晴提供)
(孙旭晴提供)
只有真正地了解一段革命历史之后,才会发现参观红色革命的遗址其实是一个“忆苦思甜”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恰恰会让调研队员们更加牢记革命先辈不怕艰辛、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并将这些精神落实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的接班人。
规范公示语翻译,提升文化软实力
公示语翻译体现一个城市、地区软环境建设的国际化水平。近日实践调研结果显示,省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公示语翻译虽然大部分内容不妨碍理解,但是仍存在部分会出现不恰当翻译的情况。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调研队员就是以规范公示语翻译为目的,在参观“洛八办”纪念馆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每一个公示语,拍照搜集并对其进行分类,将有不恰当翻译的公示语整理出来后分析原因,总结后发现存在用词不当的问题,如“出口”的公示语被译为“Way out”,而正确的翻译应为“Exit”;还有些公示语出现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如城墙的介绍中有“at the End of Qing Dynasty”,恰当的翻译为“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等等,调研队员将整理过后的公示语及其修改意见反馈给了馆内负责人进行更正。
“规范的公示语翻译是城市文明的标志。”通过此次调研活动,调研团队希望市政建设部门可以更加重视公示语翻译的使用情况,规范公示语翻译的统一标准,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这次的调研实践活动,无论是对革命历史的宣讲还是对公示语的调研,都是对红色文化的一种宣扬与传承,在此过程中,队员们真正意识到了“担青年责任”这句话的意义,明白了要在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关注社会,回报社会,推动社会的良好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文/常莹、刘雨欣、曹静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81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