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工大学子安全用电走访:钟灵毓秀之地的安全守望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金婷

7月25日,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实践队技能培训实践队成员金婷为践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赴新塍古镇探访该地居民,希望通过此次实践深入了解居民对安全用电的了解和践行。

电,这一词语人们并不陌生。早在19世纪初期,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明了电动机和发电机,从此人类便进入了电器应用时代。中国最早的发电厂在1882年于上海建成,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用电早已稀疏平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电。无论是电灯、电扇,亦或是手机、电脑,我们的生活与电息息相关。

近年来,随着我们家庭电器的数量和使用频率的增多,各种安全问题接踵而至。这些安全事故在我的身边就有不少案例。在我每晚散步都会经过的那条朝阳路上居住着一对夫妇,他们的孩子在外读书,母亲每晚都需要上夜班,常常很晚才回到家中。在一天晚上,父亲仍未归家,疲惫的母亲回到家中打开家门便闻到了一股呛人的气味,她急急忙忙脱了鞋走进厨房查看,进入厨房后因往日习惯随手摁下了电灯开关,煤气便在这开关声中被引爆了。年轻的母亲全身烧伤躺在地上不省人事,随后被送往医院急救。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无数人替这位母亲感到担忧和惋惜,但是这件爆炸事故其实能够避免,只需要人们多一点对安全用电的了解,多一点对安全事故的谨慎。

为了了解当地居民对安全用电知识的了解和日常用电习惯,我走访了新塍塘两岸的居民,实地调查其安全隐患。新塍塘是缓缓流经古镇新塍的一条河,旧时又称新城,朱仿枚在《新塍镇志》中描述道:“新城塘河,远承苕溪烂溪之水而来……入运河东流为官塘河。经昇山塘,合乌镇水入新塍塘,过石臼漾,合穆溪水,入嘉兴之漕河。”

图为新塍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金婷 摄。

居住在新塍塘两岸的居民大多已在此生活了几十年了,当我询问起此处是否有危房时,一位坐在门口乘凉的老奶奶笑盈盈地为我指了方向,说道:“那房子的年纪比我都大了。”并告诉我那危房的住户早已搬走,镇里还帮忙检查了电线,安装了加固的支架。此时的我尚有疑惑,为什么不将危房拆卸而是将其保留修缮呢?不过这一切的疑问在我看到了那栋危房后便轻松解开。抬眼望去,危房左右两侧皆是紧紧挨着的居民楼,其对侧的居民楼不过也只有着堪堪两米的距离。若是拆除,危险过大,于是镇里选择了保留并加以修缮。我从窗户里瞧进去,没有看见人们搬走后家中常见的裸露在外的电线,易燃的材料也被清除,配电箱上显示着这家的用电已被切断。显然,政府部门对危房安全不仅考虑到了他的建筑结构,还考虑到了他的用电安全。这使我想起了从小到大都有的安全月。在中小学时代,我们每年都有一个安全月,学校会组织各类活动,例如安全主题的征文、绘画,安全知识比赛“一站到底”,安全消防演练,安全隐患排查等。通过这些活动,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能够不断增强,而学校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也能够得到排除,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图为调查危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金婷 供图。

在调查了危房后,我还采访了一位路过的母亲,这位母亲得知我的来意后热情地邀请我前往她的家中。我跟随着她,进入了当地居民的屋内。屋子共有两层,楼下是厨房、客厅,楼上是两间卧室以及一间洗手间。当我细细观察时,不免感到了一丝担忧。屋内略有一些拥挤,各种易燃的杂物堆满了客厅,一旦发生火灾,逃生的门口和窗户会立即被大火蔓延。厨房没有安装燃气报警器,并且插座上沾满了油烟附着的污渍,一旦发生燃气泄漏,住户很难察觉,油烟仅仅通过一根管道排除,室内极易积聚大量油烟,安全隐患极大。二楼的卧室面朝新塍塘,待机电视机的电源插头一直插着插座上,插线板上插满了各类大功率家用电器,易造成超负荷使用引发火灾事故。房间内的电风扇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老化现象,长时间运转也会导致火灾隐患上升。这位母亲为她年幼的孩子精心布置了儿童房,却没有考虑到种种用电安全隐患,将家庭置于隐藏的危险中。这位母亲仅仅是一个家庭的缩影,而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家庭,有着难以计数的安全隐患,均靠他人提醒来保障用电安全,这是难以做到的。因此,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所有家庭成员的努力。我们可以依靠不断学习和了解安全用电知识,来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摸清和排除家庭安全隐患,为家人们营造舒适、安全的居住空间。除此之外,这也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政府部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企业生产遵守安全守则和行业规范,专家学者进行宣传普及。唯有众人通力合作、齐聚力量,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图为居民区电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金婷 供图。

随着走访的进行,夜幕降临,碧波荡漾的新塍塘也被笼上了珍珠般晶莹的暗色鲛纱。我走在河边,听着船桨划过水面带起的水波声,白日的喧嚣如今被宁静笼罩着。一家家亮起的灯火点亮了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在路灯下缠绕着的电线宛若人们手中的红线编织着一代代的传承。我真切地希望“安全”这一词能够如同这潺潺流水一般浸润人们的内心,不负这钟灵毓秀之地。

通讯员 金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81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小小剪纸,承载爱国情

2021年7月26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下乡薪火之队前往佛山市里水镇金溪社区携手金溪社区融爱家庭服务中心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围绕主题“党史魂赋少年志,振兴路筑强国梦”,老师为同学们准……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拳打千遍,其义自现

7月19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下乡团队”薪火之队”携手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金溪社区融爱家庭服务中心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夏令营活动主要分三个课程“军人体格锤炼”“百年党史“……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

为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2021年7月30日上午,金溪党委、金溪融爱家庭服务中心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薪火之队”在和顺行政服务中心7楼会议室里联合举办了党史理论宣……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爱党,爱国,爱人

2021年7月26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下乡薪火之队前往佛山市里水镇金溪社区携手金溪社区融爱家庭服务中心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围绕主题“党史魂赋少年志,振兴路筑强国梦”的多元主题课堂,……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长路漫漫,结营并非终点

8月7日,薪火之队携手佛山市里水镇金溪社区融爱家庭服务中心举行的夏令营活动迎来结营表演。时光飞逝,转眼三周的义教之旅就要结束了。所有学员们为了结营表演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经历了……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参观红色旧址,弘扬百年党史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为了铭记党的光荣历史,普及党的相关知识,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8月5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下乡队伍“薪火之队”前往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中共南三花工……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党史融入军训,男儿当自强

7月26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薪火之队”前往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金溪社区,携手金溪社区融爱家庭服务中心开展三下乡活动。军训教官为同学们安排的课程是单个军人队列动作中的齐步走的行进……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新老党员话“初心”,传承接力担使命

7月29日上午,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传承精神勇担当。借建党百年之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三下乡薪火之队走进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金溪社区…… 薪火之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举办第十二届院领导接待日活动

为搭建经济学院院领导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学院工作高效开展,经济学院于3月28日在十教北201举行院领导接待日活动,学院…

学思践悟新思想,砥砺奋进新征程——管理学院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为进一步筑牢学生“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思想根基,3月23日上午10:00-12:00,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团委学生会学习…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开展第二十二届团支部风采大赛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在服务乡村振兴与建设农业强国中锤炼本领、挺膺担当,同时…

追“锋”青年,志愿同行 —承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23级临床医学第五志愿服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与对深入开展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让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精神火种…

安财青年深植文化基因,以数智化动能驱动文旅产业迭代升级

安财青年深植文化基因,以数智化动能驱动文旅产业迭代升级随着移动电子支付越发普遍,传统的以人民币纸票形式的购物方式逐渐…

最新发布

“寻红色基因 展青春炫彩”实践团圆满完成疫情防控调研与宣传实践活动
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防控依然必不可少。为进一步了解居民对当前疫情防控的态度,加强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马班“寻红色基因展青春炫彩”实践团队开展为期2周的疫情防控…
【最新动态 光电学院】受天气影响实践队转为线上
由于天气影响,今日的本来定好的发放调查问卷项目由线下转为线上,组员将做好的调查问卷内容发步到QQ、微信、微博等平台,获取调研结果,由于线上发布问卷省去了繁琐的沿街发问卷的麻烦,给队员剩下了大量的…
华师学子三下乡:疫情中发现英语小知识
转眼间,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情聚海初·扬帆远航”云实践服务队开展的为期一周的“七天英语训练营”就告一段落了。在短短几天时间里,我们为学生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如英语学课专业课程、红色…
执剪十余载,光影匠人心:寻访匠人何伟有感
执剪十余载,光影匠人心:寻访匠人何伟有感一张红纸能翻出怎样的浪花?你是否看过那一张红纸在剪刀的光影之间变换新生?曾经我固执的认为,剪纸不过是人闲暇时的消遣,可有可无的节日装饰,怎么会有人以此为…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流星”调研团队第三天活动顺利完成
8月6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流星”赴山东省关于物流行业复工复产情况调研团队队员杜博文、田海蓉于线上召开会议,就调研物流行业为复工采取的措施进行讨论决定。会议伊始,杜博文解释了此次调研活动微观上和…
系梦乡行调研心得
岭师系梦乡行“三下乡”线上调研心得今年暑假期间进行社会实践的我们,因为疫情我们无法和小伙伴们在线下进行。我们三下乡队伍“系梦乡行”社会实践队围绕调研主题“决战脱贫攻坚在广东乡村落实状况调查研究…
河海大学机电学子调研疫情期间政府方针
【河海大学19级机电工程学院7月30日讯】(通讯员:祁子航):7月30日,青春战疫——探索疫情下的中国小组就疫情期间政府的政策方针展开了激烈讨论。小组成员通过问卷调研,查阅资料,网友观点讨论等渠道总结并…
山东师范大学远光实践队线上采访为中国而教负责人
八月四日上午,远光实践队线上采访为中国而教远程艺术教育负责人,本次采访为实践队第三次采访。为中国而教是2008年创立的专注于支教的公益组织,主要运作的两个项目为:志愿者教师项目和未来教育家项目。与…
经济学院远光实践队线上采访山东师范大学西部支教同心会负责人
八月二日远光实践队采访山东师范大学西部支教同心会社团远程艺术教育负责人。山东师范大学西部支教同心会与为中国而教合作开展远程艺术教育项目,队长杨孝秋对项目如何与为中国而教合作,项目规模,项目资金…
山东师范大学远光实践队线上采访青年创业就业发展平台负责人
八月二号,远光实践队线上采访青年创业就业发展平台远程支教负责人和志愿者代表,本次采访为实践队第一次采访。青年创业就业发展平台为独立发起远程支教项目的组织。采访中,队长杨孝秋就远程支教项目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