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曾在民间广泛流传,如今却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为传承剪纸技艺,培育剪纸下一代,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时代剪影,逐梦青春”实践团队和“文明义安,同心筑坝”双线支教团队于8月6日展开合作,以视频的形式教授剪纸。
每一次折叠都是一种相遇
经过一系列紧张地调试和准备之后,“时代剪影,逐梦青春”实践团队的成员与“文明义安,同心筑坝”双线支教团队的支教现场成功连线。“小朋友们,你们好啊,我们是来自剪纸实践团队的小老师,今天来带领你们学习一些简单的剪纸手工呀。”老师和孩子们的第一次见面,从一句简单而又亲切的问候开始。孩子们也扬起了大大的笑脸和小手回应老师,虽然师生之间相隔千里,但是通过网络相连的是相遇的温暖和热情。
图为袁慧琴线上进行剪纸教学。 安徽师范大学 马文菊 提供
林可欣和袁慧琴负责剪纸教学工作,二人分工合作,前半场和后半场相继接力,屏幕分享和视频教学相互配合,只为给孩子们呈现一个精彩的课堂。林可欣表示,前期备课的时候很是担心,害怕自己准备的东西不被小朋友们所接受,也害怕线上教学这样的实践课程会出现各种突发事故,不过课堂效果真的出乎意料的好,小朋友们都对剪纸有着极大的热情。
从对折一次裁剪到三折法绘制图案,从手拉手的小人儿到展翅的蝴蝶和极具对称美的团花,剪纸的难度在逐层增加,小朋友们的惊叹声也越来越大。“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的步骤来哦,一定要注意折叠后开口的方向啊”,伴随着林可欣和袁慧琴细致且耐心的讲解,小朋友们都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
每一笔勾画都是一种成长
“老师,你看我剪的对吗?”“老师,我画的好不好看?”“老师,我的作品完成啦!”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剪纸进度,隔着屏幕和远在芜湖的袁慧琴小老师热情交流。“听着孩子们的声音,我好像就站在他们面前上课一样,我也越来越沉浸在这个课堂当中了,身为师范专业的我切实明白了,教学真的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的啊。”
小朋友们附身趴在桌子上,稚嫩的脸上满是认真的神情,小小的手掌握着铅笔,在折叠好的纸张上画出小孩的轮廓,蝴蝶的翅膀和团花的枝条,线条虽然不够流畅,但也足够剪出一幅作品来。沿着卡纸折叠的顺序逐渐展开剪纸,一幅幅对称精美的剪纸作品映入了眼帘。
图为小朋友们和剪纸的合影 安徽师范大学 佘静雅 提供
孩子们纷纷惊叹于剪纸的神奇,课堂上一时间“哇”声四起。也有小朋友因为操作不当导致剪纸断裂,但是却没有气馁,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问题后二次再战。“老师老师,可以再给我一张纸吗,我还想再剪一张。”也有小朋友完成一幅作品以后选择再来一次,剪出来的作品比之前的更为精美。成功后孩子们露出了甜甜的笑容,眼睛弯成了小小的月牙儿,嘴角也咧到了脸颊。
剪纸就是这样,在失败中探索,在练习中完善,人生也是如此,成长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悄然而至。
每一次裁剪都是一种传承
“老师,我想要红色的卡纸。”小朋友在老师分发彩色卡纸的时候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被老师询问为什么的时候,他回到道,“妈妈说剪纸是要用红纸的”。可见剪纸虽然不似曾经那样盛行流传,但是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早已深深扎根最中国人民的记忆深处,代代相传,即便是最为年幼的孩童也从大人的口中听过剪纸的故事。
承艺也传心,传承剪纸不仅仅只是传承技艺,还有剪纸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和内涵。“不错呀,这个剪纸精致多了!”佘静雅老师惊叹于小朋友的快速成长,旁边的大哥哥骄傲地说,“是我帮忙剪的。”年龄大哥哥总是会帮着年龄尚小的弟弟,这是朋友之间的互助友爱。上课时,小朋友们会齐声大喊“老师好”,这是师生之礼。课程结束以后,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收拾垃圾,“我知道,废纸是可回收垃圾”,这是小朋友们的教养和美德。
剪纸作为一种古老的技艺传承至今,自有其强大的生命力所在,且历史所赋予它的内涵和厚重感更是无与伦比。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剪纸的生命力似乎在逐渐衰弱。如何在新时代下推广和普及剪纸工艺,培养剪纸的下一代,这是剪纸所面临的一个困境。而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时代剪影,逐梦青春”剪纸实践团队正在试图寻找这个困境的出口。
“我们其实也是剪纸的学习者,但是在传承和宣扬剪纸这项传统文化上,我们也有一定的责任,剪纸还需要更多的年轻人甚至是孩童来了解和学习。通过今天的课程能让小朋友们认识剪纸,学到了一些剪纸技法,也算是不枉此行了!”剪纸小老师林可欣说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81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