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文山8月5日电(通讯员 秦媛 简茜)8月3日,汽院学子“七开得胜“团队去云南省文山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平远镇参观了苗服是如何制作的,非物质文化苗族麻坊技艺传承人王树萍奶奶给我们详细解说了具体的制作工艺流程。为了更好的宣传苗服文化,不让非遗失传,团队成员希望通过暑期社会实践这个机会让更多人去了解到苗家文化,喜欢上苗服,给苗家人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
(图为王树萍奶奶在给我们示范剃麻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钱坤 摄)
作为中国服饰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一块瑰宝,苗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堪称精致,制作者独具匠心,于细微之间造就经典,不断创造传奇。王树萍奶奶的工坊始终坚持保护苗族服饰的本真性和完整性,致力于核心技艺的传承,并不断将其发扬光大。总的来说,苗族服饰的制过程主要包括种麻、收麻、剃麻、纺麻、拉线、煮麻、洗麻等等。
(图为苗服制作工坊的人员在织布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钱坤 摄)
首先就是种麻,再就是收麻,将成熟的麻进行收割,堆成一摞摞的进行晾晒,方便之后进行剃麻。剃麻手法讲究,从奶奶的手法我总结到:先从中间捏开,往下拉,就有了麻皮。接下来就是纺麻,纺麻用的机器都是木质的,奶奶边踩边拉,手脚并用,纺出较好的麻;接着就是拉线,有了麻线后,进行煮、洗,滚麻就有了麻布。一件品质优秀的苗服怎能少的了精致的图案,这一步就叫麻布画蜡,奶奶说她们都是跟着老一辈的自学,蜡画学着学着就画得熟练了。然后将画好的布进行染色,用大自然的一种植物来染衣服,有特殊的草本味道,而且越洗越鲜艳。苗服上的刺绣也是非常精美的,我们采访得到,她们都是用蚕丝来刺绣的,刺绣的图案也有很多种,有人有山,大概寓意着民族的传承与人的责任吧,刺绣完成之后,一套苗服基本上就完成了,苗服精美好看在于慢工出细活,一套苗服往往注入很多精力,要很多天才完成。
(图为苗服男装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钱坤 摄)
苗服有童装,男装和女装之分。苗族男装的色彩和装饰较单调,不及女装鲜艳与丰富;女装又分为便装和盛装,一般过年过节大家都会身着盛装;未婚女子多半穿着较为鲜艳,而已婚妇女则相对较为朴素,未出嫁的女子头上戴的帽子上边会围一圈白色的。还有苗服的绑腿设计,我们采访王树萍奶奶后她说:“绑腿冬天可以保暖,夏季可以防蚊虫”。
(图为苗服女装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钱坤 摄)
“苗服生产规模不大,大家都喜欢纯手工的,我也想着延续祖上传下来的手法,不想让这套技艺流失”,王树萍奶奶说道。之前由于订购数量高,祖上传下来的手法又过慢,工艺十分考究,奶奶怕耽误别人的订单,于是买了一部分别人用机器做的苗服,但是第一批货到达顾客手中的时候,顾客就不喜欢机器生产的,表明自己就是要纯手工的,之后奶奶只好坚持老一辈儿的手工活。也许一件衣服算不了什么,但是在奶奶看来,更多得人是喜欢苗服纯手工制作的,这让她很欣慰,自己一直坚持的事情没有白费,之前清华大学的老师带着26个学生也来采访了奶奶,苗服纯手工制作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人看到了的,人们努力地将非遗文化传播出去,带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发现它的魅力。
(图为王树萍奶奶在教人纺织 中国通讯员钱坤 摄)
用一针一线穿织起来的苗服,不仅被人们穿在身上,民族文化更是刻在心里。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之下,苗家人倾其心血去绣、染、去展示他们的思乡情结,才有了如此意蕴深刻,具有很高审美价值、收藏价值的苗族服饰文化。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尽管苗服现在还不够流行、普遍,但是苗家人是认真在做苗服,传播苗文化,非遗值得我们去学,去做,去散播!奶奶非常高兴大家对苗服感兴趣,也致力于将自己的手艺传承给下一代人,欢迎大家去了解苗族服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82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