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志愿精神,勇担时代责任,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赴山东省菏泽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于8月2日始,开展了为期七天的志愿服务活动,旨在帮助当地留守儿童解决学业困惑,助力快乐成长。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次社会实践采用“线上备课,线下授课”的教学新模式,团队成员在线上相互协作,整理学习资料,制定备课方案,部署课程进度,然后团队队长谷启航于线下,进行实际教学。
扬时代之风
在疫情防控依然严峻的时代背景下,谷启航给孩子们分享了三则战“疫”故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钟南山院士,“千金散尽,只求平安”的慈善家韩红,和被誉为“生命摆渡人”的快递小哥汪勇。谷启航从不同角度,深刻分析了他们勇于担当、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同时结合疫情防控中的生活常识,与孩子们共同探讨了“当疫情来临时,我们能做些什么?”的问题。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谷启航引用了鲁迅的这句名言做了最后总结,鼓励孩子们从小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享国学之美
雅言传承文化,经典浸润人生。中国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已然成为我们感受人文情怀的精神宝库。为了照顾到不同年级的孩子们,团队成员特意挑选了《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五首通俗易懂的古诗。谷启航在简单介绍完创作背景后,以诗词朗诵的方式,带领孩子们细细品味其中的情感。
“老师,我想试一试!”一个三年级的小男孩勇敢地举起了手,跃跃欲试地成为了第一位朗诵者,有了第一位孩子做榜样,其他孩子们也都接二连三地开始尝试。“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尽管孩子们的声音透露出些许紧张,但是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推进,孩子们也渐入佳境,逐渐摆脱了刚开始时的羞涩与胆怯,体验到 “以诗会友”的独特乐趣,领会到诗词声情背后所蕴涵的精神追求。
赏山川之秀
山东菏泽作为中国牡丹之都,其生态环境也有独特之处。为此,团队专门开设了趣味课堂,该课程以小学科学中涉及的自然知识为基本框架,同团队成员所学的专业知识紧密接轨,主要介绍菏泽市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科学知识。
“为什么菏泽的牡丹特别出名?”“万福河是怎样形成的?”……课程伊始,谷启航以孩子们身边习以为常的现象为切入点,抛出一连串的问题,孩子们也七嘴八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让原本有些拘谨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在听完孩子们千奇百怪的回答后,谷启航以气候类型为出发点,从太阳辐射,降水特点,土壤性质这三个方面,有条不紊地向孩子们阐述问题背后的原理,并逐一解答他们的疑惑。
在谈及本次课程辅导的体验时,谷启航感触颇深:“留守儿童之所以令人心疼和动容,是因为他们的纯真,质朴和对未来懵懂而美好的憧憬。所有关爱留守儿童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即孩子们通过教育走出农村,改变命运。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我们所做的仅仅是一小步,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却可能是奠定人生方向的一大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83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